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醜化自己人與媚日的媒體

2015年03月04日 10:0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臺灣《自由時報》日前刊登署名黃姓小學教師,對1938年2月23日,中華民國空軍派機(實際上是蘇俄援華志願隊,由前蘇聯軍人操作)轟炸松山機場,導致9位臺灣平民死亡、20余人受傷一事,大肆炒作,聲稱“國防部”今年將盛大紀念對日抗戰勝利70周年,是“撕破族群瘡疤”。該投書在“二二八”前夕,刊載于特定立場媒體,出發點偏頗,有挑起民眾仇視“國軍”之嫌,心態極不可取。

  臺灣《旺報》3日發表評論說,該投書暴露的國族認同錯亂、倒果為因,對發動侵略戰爭的日軍,利用松山機場先向中國領土發動空襲,避重就輕、涂脂抹粉,儼然是日本代言人的偏頗立場,難讓人茍同。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該投書聲稱“中日戰爭跟臺灣人毫無關連。”完全扭曲史實,若非不讀書,就是以親美媚日、仇中反華為出發點的“臺獨”史觀。抗戰期間,日軍以臺灣作為對華南與東南亞侵略戰事的前哨站與後勤整補基地,榨取自然資源,臺灣人淪為侵略炮灰,強徵上戰場與母國為敵,殊屬不幸,黃某預設立場,曲解歷史事件、誤導下一代,莫此為甚。

  中華民國空軍機隊當年轟炸臺北松山機場,是對抗日本侵略者,並非屠殺臺灣人民,豈可因為不慎導致平民死傷便被污名化?若再深入研究,抗戰期間,“國軍”僅對臺空襲兩次,另一次轟炸日軍新竹機場,只是美軍配角,反觀美軍對臺灣城市與港口、機場出動數千架次軍機轟炸,民眾死傷人千百倍于此,卻不見黃某有一字譴責,這又是什麼雙重標準?

  文章說,臺灣“國防部”對黃某斷章取義、醜化“國軍”的言論,不應裝聾作啞,更宜公開反擊、嚴正駁斥,以正視聽,不可任其滋長、積非成是,否則對不起在8年對日抗戰期間犧牲的中國軍民英靈。披著本土化羊皮當護身符的“臺獨”史觀,本質上更只是為美國與日本利益服務的意識型態馬前卒。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