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進黨如何面對“公民參選”

2015年03月02日 0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日發表社論指出,前年的“洪仲丘事件”,到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引發臺灣兩波強大的公民運動,並於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展現了影響力,引爆柯文哲的素人政治山洪。今年,公民運動領袖挾這股余威躍躍欲試,成立新政黨,並進而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參選“立委”,這對臺灣的藍綠板塊將産生什麼推擠力量,值得觀察。

  以臺灣的藍綠對峙,政治已被推入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彼此暗算的泥沼;在這種情況下,若有新的力量加入,可以打破現有的恐怖平衡,並牽動良性迴圈,各界當然樂觀其成。然而,目前打著“公民”旗幟出征的團體,其訴求和定位仍不清楚,所推出的也只是在運動中獲取知名度、人們卻不知其詳的人物;因此,他們能扮演什麼作用,仍讓人存疑。

  以臺灣“公民組合”為例,這個最初奉林義雄為精神領袖的政治團體,伴隨太陽花學運及反核四運動而問世,集合了中、青兩代成員。但在組黨過程中,主要領袖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主張“開放參與”的一派,組成了以“時代力量”為名的政黨;主張“理念明確”的一派,則組成了“社會民主黨”。

  由此可見,在社運階段,由於有一個單純明確的抗爭目標,各路人馬不難聚合在同一陣線,共同攻守;然而,一旦落至政黨長期的組織合作,所謂的“公民”很快被打回原形,個別的歧見立刻涌現。“運動”和“從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型態,優秀的抗爭領袖未必適於規範森嚴的政黨組織,原因在此。

  也因此,當洪慈庸接受“時代力量”徵召將在臺中挑戰“藍委”楊瓊瓔,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則在臺北深藍票倉點名挑戰蔣乃辛,表面上看,展現了新興政黨挑戰艱巨的企圖心;但實質上,他們的參戰打亂的是民進黨的部署,瓜分的是綠營的票源。也因此,民進黨正在仔細考慮如何與這些“公民政黨”搭配組合,一方面能透過整合在“總統大選”贏取勝利,另方面又不致在“立委”選舉發生爭票衝突。

  不可諱言,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的大勝,有極大因素是拜近年數波“社會運動”之賜,公民抗爭導致國民黨的形象受到詆毀與削弱,民進黨則趁虛而入掠奪了果實。問題是,2016之戰能否複製“九合一”的戰果,存在三個變數:其一,當公民團體自組政黨,和民進黨原本“裏外呼應”的合作,就變成了競爭關係;其二,當公民運動的總戰果被少數領袖收割,包括公民組合鬧分裂,都可能降低公民的號召力量;其三,單一選票制的“立委”選舉不同於地方選舉的複數模式,門坎較高,不可能憑“禮讓”成事。

  進一步看,原本在場外擔任“側翼”的親綠團體,其色彩不難用“公民”的外衣來遮掩粉飾;但在自組政黨後,其政治本色勢必露出,無法再假藉“公民”的口號來呼喚群眾,吸引力可能流散。更令人關注的是,這些本質不甚清晰的“小黨”,對於有執政宏圖的民進黨而言,會不會造成“尾巴搖狗”作用?

  事實上,公民運動對民進黨的衝擊,大家已可觀察到兩次明顯的軌跡。第一項衝擊,是民進黨“中國政策”的停頓。去年上半年,民進黨為了走完執政“最後一哩路”,正積極調整其“中國政策”;但隨著學運爆發,它的“中國政策”辯論最後完全停擺,幾位覬覦“總統大位”的“天王”均噤若寒蟬。至今,儘管蔡英文看來勝利在望,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依然是一片空白,它再執政後的兩岸關係令人不敢想像。

  第二項衝擊,是民進黨權力關係的變化。民進黨內的“天王”與派系勢力盤根錯節,不僅妨礙民進黨內新陳代謝,也導致民進黨的山頭化和派系化,與社會新生力量的關係逐漸僵化。但太陽花學運後,民進黨的蘇謝呂遊等傳統“天王”終於意識到大勢已去,拱手承認蔡英文為民進黨新共主。換言之,社會力量幫助了民進黨的更新,也推促了黨團結在蔡英文四週;這點,是公民團體對民進黨轉型的幫助。

  美國的茶黨,也是由公民運動轉化而成的右翼力量,幫助共和黨打擊了民主黨,卻也對共和黨構成牽制,成為保守的政治勢力。這項發展,值得民進黨和臺灣選民咀嚼深思。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