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辯論讓市民檢視候選人市政執行力

2014年11月10日 09: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市長選舉首場電視辯論會7日登場,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連勝文將這辯論的主軸定為“政策闡述”,有別於對手對市政的語焉不詳,這場辯論其實也給了市民一個機會,幫助市民可以就理性和務實的態度與標準,檢視候選人的市政執行力。 

  全文摘編如下:

  分別代表藍綠參選臺北市長的候選人連勝文與柯文哲的第一次(很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辯論會結束後,各個媒體紛紛就辯論會進行解析與民調。從民調的數字來看,在選戰倒數計時的最後2個多禮拜,連陣營確實還有大大衝刺的空間;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連勝文將這辯論的主軸定為“政策闡述”,有別於對手對市政的語焉不詳,這場辯論其實也給了市民一個機會,幫助市民可以就理性和務實的態度與標準,檢視候選人的市政執行力。         

  對大部份的市民(無論是哪個城市的市民)來説,生活是最實際的。政黨之間的對決也好、候選人之間的針鋒相對也罷,乃至於媒體上名嘴之間的大亂鬥,只能視為是選舉過程中的插曲,選舉真正的主弦律應該是要看未來的市政掌舵者能夠帶給市民什麼樣的生活;而且重要的不只是所謂的“願景”,更是扎紮實實的施政作為。

  臺灣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以來,出現了食安問題和公安問題,因此候選人大都會針對這兩大公共議題提出想法與解決的作法;食安與公安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另一個核心的問題卻長期被忽視,甚至幾乎從各個候選人的政見中消失了,那就是臺灣出現了家庭崩壞的現象,而其後遺症的影響其實已經愈來愈大、愈來愈嚴重了──從北捷的隨機殺人到多起恐怖情人的殘忍情殺,種種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不斷造成不幸而慘烈的後果。可惜的是,在這次選舉中,似乎沒有太多候選人明確關注這些議題。其實,若問問中産階級或中間選民,相信“兒童與青少年”、“教育”和“家庭”會是他們所共同關心、甚至感到焦慮的問題。

  民眾所重視的議題包括:高離婚率和低結婚率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出生率低及育兒壓力大造成年輕人不願生養小孩,以至於臺灣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的問題;在房價高漲之下,年輕人無法購屋,也對“成家”形成壓力;年輕人欠缺情意教育,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界線沒有清楚的認識,甚至於在“性解放”的社會氛圍下,形成錯誤的兩性觀,埋下日後的危險地雷……等,其對社會後續的影響與傷害,不容小覷,因此選民需要更清楚了解各個市長候選人對兒童、教育、家庭的價值信念,幫助市民選出一位可以讓他們安心的市長。

  相較于競爭對手,這個部份是國民黨候選人可以更多著墨與努力的地方,因為國民黨向來重視人性的基本價值,期望帶給選民的是一個富強康樂且穩定和諧的社會,因此,如果候選人願意在這些被長期忽略、但是又攸關社會安定與人民幸福的議題上著力,讓這場選舉確實回應人民的需要,相信可以贏得更多市民的心、帶來更多認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