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調現漏洞 淪為虛浮數字遊戲

2014年11月03日 10: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臨近“九合一”投票日,島內民調日日翻新,讓人眼花繚亂。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説,民調理論上是一門非常科學的專業,但執行中卻出現了認為的不科學破洞,民調本來應該是要盡可能的反映出真實民意,但是聰明的臺灣人卻一眼就看出裏面可能存在的人為破洞,因此把它變成了虛浮的數字遊戲,讓人又既佩服又嘆氣。

  評論摘編如下:

  民意調查有統計學的學理基礎,理論上,是一門非常科學的專業。但是實務上卻未必。因為實務上,民調必須由人來執行、由人來應答,這就使得執行中出現了人為的不科學破洞。

  當執行民調的人以不認真的態度執行民調時,這就是民調最大的破洞。一些媒體以電腦語音進行民調,而且樣本數已經低到了難以接受的地步,成為民調破洞。

  民調是抽樣推估的科學,必須讓所有的母體成員都有相同被問到的機會,其結果才可以反映母體。如何抽樣固然是一門學問,抽出樣本以後如何問出答案,同樣是一門學問。訪員的訓練、經驗與素質,對於民調執行至關重要。內行人都知道,挑選好的民調機構,一定要看訪員水準。

  現在有媒體為了省錢而使用電腦語音進行民調,這當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沒有先設法解決機器人聲音怪腔怪調所引起的拒訪問題,就可能挖出了一個民調的人為破洞。

  其次,民調是推估機率的科學,所以沒有精確的答案,只有可能的落點範圍。正因如此,民調的樣本數與誤差值就變得必須在意。有些媒體記者不懂民調與誤差,看到民調數字高了就以為領先,看到民調數字低了就以為下跌,卻不知道如果在誤差範圍內,只能説難以判定。

  當誤差範圍太大的時候,民調數字其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可是當大家不管誤差、只看調查數字,這就又挖出了一個民調的人為破洞。

  平面媒體喜歡公佈民調數據,但是其樣本曾經少到了只有215份。採取電腦語音調查,加上這麼小的樣本數,這還能算是科學的民調嗎?或者只是一種帶有數據的新聞商品?這些數據真的可以反映民意嗎?這又是一種民調的人為破洞。

  不只民調的執行機構可能會挖出人為破洞,連被研究調查者或是被訪問者也可能參與挖洞。幾年前民進黨辦理黨內民調初選,就傳出有候選人透過在選區內大量申裝電話號碼的方式,提高被民調機構抽樣抽中的機率,當然也就借此操弄而提高了自己的民意支援度。如果樣本數不多,而一般民眾拒訪率又高的時候,申裝個一、兩千線電話號碼,成本其實不算太高,但是挖出來的民調破洞卻不小。

  許多臺灣民眾還會策略性回答民調訪問,他們不是根據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去回答,而是自發或是按照指揮去提供特定答案。遇到這麼權謀又會挖洞的臺灣民眾,連民調專家也只能甘拜下風而已。

  民調本來應該是要盡可能的反映出真實民意,但是聰明的臺灣人卻一眼就看出裏面可能存在的人為破洞,因此把它變成了虛浮的數字遊戲,讓人又既佩服又嘆氣。(韋伯 作者為大學傳播學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