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島政治環境惡劣 官員頻辭壯志難酬

2014年08月11日 08: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臺當局“經濟部長”張家祝不甘被民進黨“立委”羞辱,當天一氣之下辭職走人。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雖然導火線是源於高雄氣爆事故的究責爭議,但“壯志難酬”恐怕才是張家祝堅決辭職的關鍵原因。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經濟部長”張家祝近日挂冠求去,再次折射了臺灣“官不聊生”的政治怪象。雖然導火線是源於高雄氣爆事故的究責爭議,但“壯志難酬”恐怕才是張家祝堅決辭職的關鍵原因。在短短一個多月,島內“教育部長”、“勞動部長”、“客委會”主委已先後易人,無不流露出意興闌珊的失望情緒,還有人把從政比喻為“跳火坑”。公務員體系穩定與否,決定?政府運作是否順暢以及能否有效施政。臺當局政府部門首長如走馬燈式地換人,不利於政策的延續性。

  何以島內社會竟視政壇為“火坑”、視當官為“畏途”?從張家祝最近的遭遇可窺一斑。上月底高雄發生臺灣傷亡最慘重的氣爆事故,由於地下管道的權責不清、法令紊亂,一時間難以厘清事故責任,但氣爆發生在高雄,當地政府難辭其咎。不過,高雄市政府和民進黨卻是“惡人先告狀”,把矛頭對準負責管理石化管道的經濟部。民進黨“立委”甚至在立院當眾辱罵張家祝是“冷血部長”、“你還是人嗎”。在臺灣,“立委”對官員劈頭大罵是司空見慣之事。倘若官員有過失被批評,理所當然,但民進黨為了使高雄市長陳菊脫責,不致影響其年底角逐連任市長,而對張家祝窮追猛打,可謂別具用心。

  根據島內法規,“立委”無須對其在“立院”議事場發表之言論負責,一些“立委”遂濫用此規章,在立院質詢官員時,口無遮攔、任意謾罵,臉皮薄的官員經受不住一些“立委”刻薄辛辣的言辭而淚灑議場。為了杜絕議會的“語言暴力”,昨天島內有學者呼籲,“立院”內部一定要建立語言規範,禁止謾罵和羞辱政務官。臺媒也為張家祝鳴不平:“在這個所謂的民主政壇,政治上問的不是能力和事理,而是比誰的牙齒尖,比誰的霸佔技巧高,比街頭誰更敢衝。當惡犬成為政治主流,人民有選票又能怎樣?”

  雖説張家祝不甘被民進黨“立委”羞辱,當天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決意求去的主要原因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島內業界認為,張家祝在專業、管理及經濟事務上都是非常能幹之人,但核四運轉、兩岸服貿、臺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等一系列重大經濟政策,因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地杯葛、阻撓,全部都無法推動。張家祝在其辭職聲明中也慨嘆“許多在野人士只有杯葛,沒有是非,罔顧全民利益,不斷癱瘓各項政務,長此以往,臺灣前途極為堪憂。”

  國民黨當局在“立院”佔多數席位,卻無力反擊民進黨的杯葛;而民進黨依舊“逢中必反”,意識形態挂帥,罔顧臺灣經濟。張家祝辭職正正是對島內這種“政治失能、經濟空轉”之亂象的控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