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選舉不能只是“扒糞”“扔泥巴”

2014年07月15日 08:0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選舉不能只是“扒糞”“扔泥巴”

  民進黨在選舉期間對對手未必有根據的“抹黑”、“扒糞”,被島內人士稱為“泥巴戰”或“烏賊戰”。(資料圖片)

  2014年底首度進行的“九合一”選舉,將合併選出從縣市長到村里長的島內所有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投票日定於11月29日,預計登記參選人數超過2萬,是繼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臺灣再次舉行的最大規模選舉。

  2014選舉結果直觀反映藍綠版圖、朝野消長,更牽動2016“大選”。民進黨步步為營、寸寸緊逼;國民黨則多管齊下,意欲絕地大反攻。“九合一”選舉進入下半場對決,硝煙味漸濃。一些逢選舉就會被使出的招數捲土重來。

  民進黨又開始“扒糞”

  在臺北市的對決中,替藍營挂帥的是連勝文,他將迎戰替綠營出征的柯文哲。近來島內各種民調均顯示,柯文哲以不小的幅度將連勝文撇在了後面。12日,臺灣新移民家庭楷模大會上,馬英九、郝龍斌與連勝文首度“合體”,同臺造勢,馬英九與連勝文互動熱絡,被視為是在積極輔選。

  連勝文民調由領先逆轉為落後,國民黨當局無法破解“悶經濟”引發民怨、連勝文至今沒有展現主導議題和改革的能力等,都是影響因素。不過,民調滑落,與綠營主導的“人格扒糞戰”不無關係。柯文哲給連勝文扣上了“權貴”的帽子,隔三岔五地打壓。民進黨不遺餘力地“扒糞”,包括連喝高價紅酒、到美國住豪華酒店、給太太開百萬生日派對等,都挖出來連番炒作。總之,身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從一開始就被綠營扣上“權貴”、“官二代”的帽子,狂“扔泥巴”。

  綠營顯然希望將這場選戰打成是“平民VS權貴”的戰爭,出身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從這個層面上來説,綠營以“權貴”為主軸的選戰攻勢似乎就是彈無虛發了。可以想見,投入選戰,連勝文自己以及家族的政商關係,一定是綠營會持續“扒糞”的方向,也是其必須邁過的大山。不過,雖然民調暫時落後,綠營這種標簽化的競選策略是不是果真能讓臺北“藍天”變“綠地”呢?

  連勝文在宣佈參選時,即正面回應“權貴”、“官二代”、與馬英九關係等敏感話題,希望把這些轉化成自己的優勢。連勝文最大的優勢在於財經和管理,參選宣言以“拼經濟”為主軸,未來應著力於如何以更為具體的市政藍圖與願景,讓民眾有“拼經濟”的信心。

  另外,連勝文和柯文哲都標榜自己是“政治素人”,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迎合選民的期盼。島內民眾多年來陷於對峙虛耗的政黨政治,深感厭煩,迫切期待能找到新的可能性。如果綠營還是一路只打負面選戰,仍舊走過去政黨慣用的“抹黑”、造謠、指控路線,想來臺北選民也不會為其背書。

  只“扔泥巴”沒有出路

  觀察島內大大小小的選舉,“扒糞”、“扔泥巴”、“吐口水”之類的“抹黑”策略都屢見不鮮。

  每逢“大選”臨近,“爆料”大賽更是愈演愈烈,不僅是候選人,候選人親人子女的陳年碎事都被一一“扒”出,配合喧囂文宣大戰。有島內學者撰文説,臺灣選舉在民進黨的操弄下,候選人的政見已不是選戰的文宣主軸,倒是“扒”對手的“糞”,挖出對手與家人不可告人的事,才是選戰的主要訴求。於是,臺灣選舉成了“扒糞”大賽。可憐臺灣人一次次被迫觀賞這樣的“扒糞”戲碼,沒有被逼瘋、臭暈,已經是幸運至極了。

  民進黨這種在選舉期間對對手未必有根據的“抹黑”、“扒糞”,被島內人士稱為“泥巴戰”或“烏賊戰”,屢屢使用,成為民進黨最慣用的選舉伎倆。民進黨選前“泥巴戰”的案例包括: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前,謝長廷偽造對手吳敦義的“緋聞錄音帶”;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投票前夕,陳菊針對對手黃俊英製造的“走路工事件”;2008年臺灣“大選”前謝長廷針對馬英九拋出的“馬英九綠卡案”等等。

  民進黨在“泥巴戰”中嘗到了甜頭,似乎也就越來越著迷于“扔泥巴”。不過,有臺媒分析指出,民進黨越來越迷戀選前“泥巴戰”,恰恰反映了該黨在臺灣政治發展中的困境,並將加劇其發展困境。“泥巴戰”撕裂了臺灣社會,也會固化民進黨在選民心中“為反對而反對”的形象,長久來看,是民進黨政治發展的毒藥。形象和政策才是一個政黨的生命所在,只會打“泥巴戰”沒有出路。(木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