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如何“為俊傑”?

2014年05月26日 10: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昨天舉行黨主席選舉,前主席蔡英文在黨內眾望所歸之下再度高票當選。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在攀上政治巔峰前,必須“過五關,斬六將”。而其面臨的最大難題仍是兩岸政策。識時務者為俊傑。但願蔡英文能認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大局,做出明智判斷,帶領民進黨走出“臺獨”的泥淖。

  評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昨天舉行黨主席選舉,前主席蔡英文在黨內眾望所歸之下再度高票當選。俗話説“士別三日,刮目相看”,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敗後辭去黨魁職務的蔡英文捲土重來,島內政壇相當關注她是否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表現。由於蔡英文早前在多個公開場合透露再戰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意願,其擔任民進黨主席是進軍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的第一步,以便明年在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初選”中佔據資源優勢。其實,縱觀民進黨內的精英人物,不論是老一輩的“天王”,還是崛起當中的“明日之星”,目前還無一人能纓蔡英文之鋒芒。可見,蔡英文不僅是民進黨領頭羊,還很有可能是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甚至是臺灣下一屆領導人。

  然而,蔡英文在攀上政治巔峰前,必須“過五關,斬六將”。而其面臨的最大難題仍是兩岸政策。對此,蔡英文有切身體會。她曾代表民進黨角逐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拋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等模棱兩可的兩岸主張,企圖糊弄中間選民,結果臺灣主流民意不買帳。當時爭取連任的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馬英九因第一任期處理島內事務引起爭議,而導致民望下跌,但其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績備受肯定,最後仍擊敗蔡英文。所以,蔡英文若仍盤算以空洞無物的政治口號和靠國民黨失分而重奪政權,恐怕又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蔡英文能否帶領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取決於其個人意願、黨內反應及“臺獨”勢力。蔡英文在上世紀90年代末是李登輝當局“兩國論”的主要炮製者之一,2000年後擔任陳水扁時期“陸委會主委”時,極力否認“九二共識”、阻擋兩岸實現全面三通,被認為是兩岸政策的強硬派。如今兩岸關係與李、扁時代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蔡英文作為民進黨新一任掌門人,到底是與時俱進、大膽改革,還是冥頑不靈、原地踏步,是決定其政治生涯能否更進一層樓的關鍵因素。

  民進黨這幾年對於“臺獨”黨綱存廢一事意見分歧,但主張保留者依然佔多數,這也是民進黨兩岸路線改革“牛步化”的主要原因。而且民進黨今年以來全力阻撓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其“逢中必反”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不過,曾任“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的謝長廷對兩岸關係有較開明的主張,民進黨“立法院”總召集人柯建銘今年初也提出“凍結‘臺獨黨綱’”,可見民進黨並非“鐵板一塊”,蔡英文若想有所作為,可與黨內開明派聯手,以減少阻力。

  “臺獨”勢力也是阻礙民進黨轉型的一座大山。這幾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突飛猛進,大大壓縮了“臺獨”的空間,民進黨可謂“臺獨”分子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倘若民進黨要“棄獨”,“獨派”勢必強烈反彈。

  識時務者為俊傑。但願蔡英文能認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大局,做出明智判斷,帶領民進黨走出“臺獨”的泥淖。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