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反核浪潮捲土重來 民進黨一箭三雕

2014年04月23日 09: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隨著昨日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展開無限期絕食、反對核四投入運營,臺灣社會再度燃起反核的熊熊大火。黨主席蘇貞昌密會國民黨高層,要求馬當局降低“公投”門檻,以便讓“核四公投”順利舉行。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此刻出招可謂一箭三雕。馬當局推動兩岸服貿受挫,聲望低迷,民進黨欲“乘勝追擊”,借反核的社會能量向馬當局施壓,民進黨亦企圖借反核主導選舉議題,拉抬聲勢。評論直言:在核電問題上,島內民意分歧甚大,事件如何落幕,將考驗臺灣社會的智慧。

  評論摘編如下:

  島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藍綠陣營正因兩岸服貿協議僵持不下之際,最近又為第四核能發電廠(簡稱“核四”)是否營運而較勁互杠。昨天隨著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展開無限期絕食、反對核四投入營運,臺灣社會再度燃起反核的熊熊大火。當天,民間團體及民進黨各地黨部紛紛發起反核活動,聲援林義雄,“獨派”更趁機號召民眾包圍“立法院”。臺灣新一波的反核浪潮捲土重來,對島內社會的衝擊不容小覷。

  支援核電還是反對核電,臺灣社會多年來為此爭吵不休。“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支援者認為,島內核電廠安全系數較高,發生核災的機率相當低;但反對者擔心臺灣處於地震帶,且四週環海,萬一地震引發海嘯,就會發生像日本福島核災的重大災難;支援者説,核電成本低,因而電費也較便宜;反對者卻認為核四仍要追加預算,電費成本並不低。

  其實,臺灣在上世紀70年代積極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是,臺灣資源匱乏,98%以上能源仰賴進口,上世紀70年代臺灣燃料進口來源地中東地區局勢長期不穩定,為確保能源穩定供應以及更大的發電量以支援發展中的臺灣,遂決定興建核能發電廠來因應經濟蓬勃發展的需要。然而,1986年蘇聯發生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爾核災,打破了核電安全的“神話”,臺灣立法機構也因此凍結了核四預算,島內的反核聲音自此不絕於耳。直至2011年鄰近臺灣的日本因地震和海嘯引發核災,使反核議題正式提上了臺當局的議程表。向來支援核電的國民黨當局去年拋出以“公投”方式決定核四去留的震撼彈,奪得核電議題的主導權,令以反核為核心理念的民進黨措手不及。不過,民進黨近來反守為攻,黨主席蘇貞昌密會國民黨高層,要求馬當局降低“公投”門檻,以便讓“核四公投”順利舉行。

  民進黨此刻出招可謂一箭三雕。馬當局推動兩岸服貿受挫,聲望低迷,民進黨欲“乘勝追擊”,借反核的社會能量向馬當局施壓,迫使馬當局答應“降低公投門檻”。島內共舉行過六次“公投”,均因投票率不過半而未能通過。民進黨因此主張“簡單多數”的表決方式,即撤銷投票率的規定,只要“三人投票,二人贊成,一人反對”即可通過“公投”。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民進黨聲稱超過7成人反對核四,為何又會擔心“公投投票率不過半”呢?看來,民進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要“核四公投”開了“降低門檻”的先例,那日後“其他公投”,如“臺獨公投”,則可“依樣畫葫蘆”了。此外,年底“七合一”地方選舉在即,民進黨企圖借反核主導選舉議題,拉抬聲勢。

  臺灣已進入選舉年,藍綠陣營對重大社會議題各有自己的政治盤算。尤其在核電問題上,島內民意分歧甚大,事件如何落幕,將考驗臺灣社會的智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