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獨”借反服貿還魂癡心妄想

2014年04月17日 08: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近月發生史無前例的民眾佔領“立法院”鬧劇,轟動海內外。由於“佔院”的導火線是部分民眾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人遂擔心兩岸關係發展是否因此受阻。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昨天表示,當前兩岸經濟合作面臨重要的契機,大陸方面願意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首先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她還強調,大陸願意進一步聽取臺灣各階層對兩岸交流合作的意見。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范麗青清楚表明瞭大陸方面將繼續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而且優先考慮和照顧臺灣方面的利益,再一次充分顯示出對臺灣民眾的善意與誠意。對於島內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企圖借反服貿企圖將“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的“臺獨”主張闔法化,范麗青則嚴厲譴責,並重申大陸反對“臺獨”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

  評論説,回顧過去一個月在島內喧騰一時的“佔院”鬧劇,參與者形形色色,訴求也是五花八門,但由於兩名反服貿骨幹林飛帆、陳為廷既是民進黨員,又是“臺獨”支援者,使得反服貿運動籠罩在“臺獨”的陰影之下。當時,多名“臺獨”大佬均現身“立院”,支援“反服貿”和“佔院”,“立院”內外也充斥著“臺獨”言論和標語。民進黨所提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更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國關係”,企圖渾水摸魚,把“兩國論”合法化。反服貿運動已成為“臺獨”勢力的宣泄口和“反攻點”。

  評論認為,這幾年兩岸關係破冰回暖,雙方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已進入鞏固期,大大壓縮了“臺獨”勢力的空間。去年6月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後,因民進黨惡意散播各種錯誤資訊,加深了臺灣部分民眾對兩岸服貿的疑慮和誤解,使島內最終爆發了反服貿運動。但如果“臺獨”分子就此認為臺灣主流民意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産生動搖和懷疑,那就大錯特錯了。反服貿運動看似聲勢浩大,是由於島內部分媒體刻意放大了反對的聲音,加之“佔院”鬧劇引起的轟動效應,吸引了臺灣社會的注意力。其實,支援服貿的臺灣業者和民眾大有人在。最近20多家遊戲業家、17家資訊業者、38家紡織業企業、12個工會以及全臺商業總會的50個産業公會龍頭都紛紛期盼服貿儘快通過。此外,有民調顯示,民眾對力挺反服貿的民進黨的反感度急升7%,顯示民眾對民進黨“只破壞不建設”的作風和兩岸路線改革停滯不前甚為不滿。

  評論最後説,多年來兩岸關係歷經跌宕起伏、風風雨雨,但總是乘風破浪、奮勇向前,可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主流民意期盼和支援。這次島內反服貿事件不過是兩岸關係歷史長河中的小浪花,阻擋不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潮。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