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爺們”一詞躥紅臺灣

2013年12月06日 08:1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今年的GDP守不住2%的底線,“立委”們提案刪掉“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的年終獎金以示懲罰。對此,管中閔回應:“我連下臺都敢,做爺們還怕這個。”他自己絕不會想到,一句“爺們”釀成風波,成了臺灣近日最走紅的用語。

  臺灣人不太懂“爺們”的意思,很多人見到“爺”字,就會想到“官老爺”、“大老爺”,因此不少人對管中閔自稱“爺們”非常不滿,以為是權力的傲慢。綠營見獵心喜,狂批馬英九的官員高高在上,老爺心態。就連王金平被媒體問到此事,也稱“看了報紙才知道‘爺們’的意思,大家各自去感受”。

  果真是大家感受,近幾天臺灣的網路和媒體“爺們”之詞不斷,《爺們不在乎,我們很不爽》《爺們,你應該要在乎》《爺們不在乎錢,只愛官威?》等大標題滿天飛,管中閔大概用的是“爺們”的原意男子漢,表明自己有擔當,會為臺灣經濟不景氣負責任,沒想到這個詞惹出不少是非。

  無論如何,一個官員在議事場合自稱“爺們”總是不妥,但也有媒體跳出“爺們”紛擾直指要害:經濟成長率衰退,是何原因?是“主委”一個人的問題嗎?沒有相關人員該共同承擔嗎?刪主委的年終獎,就能解決問題?經濟直直落,憑常識判斷也知道是個大問題,其所牽涉的,包括整體經濟政策、經濟社會環境、民間投資、政策執行力等,都該深入檢討。

  有讀者投書報社指出:刪管中閔的年終獎,我沒意見,但我對“立委大爺們”今年整體表現也很不滿意,誰來刪他們的年終獎金呢?出席“立院”各項會議本是“立委”應盡義務,為什麼常要勞煩政黨祭出甲級動員令才肯出席?即使勉強出席也常遲到早退,問政品質低落令人不敢領教。愛惜公物尊重官員應是基本問政守則,卻有“立委”公然踹破部長辦公室大門,不但不道歉還洋洋得意;“立委”再三要求杜絕關説文化,“立院”龍頭與在野黨鞭涉及關説司法個案,紀律委員會卻想和稀泥冷處理;至於三不五時就霸佔主席臺癱瘓議程讓“立院”空轉,更是浪費民脂民膏為人詬病……

  有媒體認為,臺灣比“爺們”風波更嚴重的,是經濟成長的無起色。管中閔坐領高薪,損失一點年終獎金,自不足惜。但是,經濟欲振乏力,受苦的是升斗小民,許多人備受生活困頓煎熬,更多人則為前景不明感到苦悶。在這種情況下,官員為個人年終獎金説得那麼悲壯,卻絲毫沒有為經濟疲弱表示愧歉的意思,看在民眾眼裏,是何滋味?爺們,你們應該在乎的,是自己的能力與權力是否相稱,不是年終獎金。(小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