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先由民間展開政治對話務實可行

2013年10月17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周在上海舉行,兩岸學者專家共為如何展開政治協商建言獻策,兩岸民進黨政治對話受到關注。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兩岸正式協商政治議題之前,先由民間展開政治對話,有利於促進各界積極思考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的可行途徑,有利於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相關問題尋求均可接受的方案,有利於為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協商營造融洽氛圍、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評論摘編如下:

  兩岸民間政治對話最近又有了可喜的進展。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周在上海舉行,來自兩岸共120多位學者專家共聚一堂、暢所欲言,為兩岸如何展開政治協商建言獻策。月初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印尼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重申“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臺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更使得以討論兩岸政治議題為主的和平論壇備受各界關注。

  最近這幾年,兩岸民間學術機構也舉辦了大大小小的關於兩岸政治議題的各種研討會。相較之下,和平論壇更具權威性。它由全國臺灣研究會、臺灣21世紀基金會等14家兩岸民間組織和學術機構共辦。如此大規模的研討活動在兩岸還是首次。而且與會者中不乏兩岸各黨各派決策層的重要智囊,研究兩岸關係的人士可從這次論壇獲取兩岸政治對話的最前沿資訊。值得關注的是,多位具有“深綠”背景的民進黨人士也是論壇的座上客。“紅、藍、綠”學者各抒己見,使論壇上的聲音更加多元化、更具代表性。

  去年中共十八大提出“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標誌著今後兩岸事務性協商將進入“深水區”。2008年國民黨在島內重新執政、兩岸關係改善之初,兩岸協商本著“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近5年簽署了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在內的19項協議。如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倘若繼續回避兩岸政治爭議和分歧,勢必制約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因此“只經不政”的做法並不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

  兩岸雙方正式的政治商談一時還談不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消極等待、無所作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總要有個過程。但如果雙方不溝通、不討論、不接觸,問題非但無法解決,“三尺之冰”還會結得更厚、凍得更硬。因此,在兩岸正式協商政治議題之前,先由民間展開政治對話,是務實可行的做法,有利於促進各界積極思考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的可行途徑,有利於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相關問題尋求均可接受的方案,有利於為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協商營造融洽氛圍、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兩岸和平論壇的會期雖然只有短短兩天,但它卻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將鼓勵兩岸智庫、學者更積極探討兩岸政治議題,同時通過民間力量推動臺灣方面認真思考兩岸政治協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