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賬目公開運作有玄機 臺政治獻金秘密多

2013年09月09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2012“大選”前,蔡英文力推“三隻小豬”運動,吸引支援者通過捐贈小豬撲滿捐出政治獻金。圖片原載《南方人物週刊》

  近日,臺“監察院”公佈了島內各政黨2012年政治獻金收支結算表,去年國民黨政治獻金收入1.13億元(新台幣,下同),民進黨比國民黨多約2000萬元,收入1.32億元,居臺灣各政黨之冠。島內媒體指出,根據近3年資料,去年民進黨政治獻金首度超國民黨,而國民黨收入則創歷史新低。

  民進黨比國民黨有錢?一份政治獻金結算表引發多方解讀。

  1.數字背後能讀到什麼

  臺灣2004年頒布了“政治獻金法”,使政治獻金“合法化”,同時規定政治獻金必須公開,此後,民眾和媒體便可從中窺探島內政壇變化的一些端倪。

  在臺灣特殊的選舉文化中,財力往往成為“人氣”的堅實基礎,特別是到了選舉時,“搶版面”、“爭曝光”,登報上電視作文宣,哪一樣都燒錢。從以前的選舉結果來看,2004年“大選”陳水扁勝出,當時民進黨的政治獻金專戶共有462筆,國民黨只有82筆。此後由於陳水扁貪腐案以及國民黨的“馬英九旋風”,國民黨的政治獻金收入大幅增長,至2008年“大選”,“馬蕭配”共獲得政治獻金近6.8億元,民進黨的“謝蘇”則約為4億元,結果國民黨重新執政。

  “可以説,政治獻金多寡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如是説。政治獻金的藍綠分佈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民意變化。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政治獻金收入的數字變化會引起輿論關注。

  臺灣大小選舉不斷,接下來,有2014“七合一”以及2016“大選”,因此,政治獻金的收入變化,自然與選舉關聯起來解讀。2012年,國民黨的政治獻金收入下降,據臺“監察院”分析,應與其民調低迷有關。

  2.政治獻金的藍綠偏好

  迄今,臺“監察院”主管的政治獻金專戶對象已涵蓋“正副領導人”、“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鄉鎮市議員”、“村里長”等各級選舉的擬參選人。由於臺灣選舉頻繁,“政治獻金”的收受已經很難被限定於選舉期內。只是逢選舉年,各政黨的政治獻金收入與支出都會相對較高。

  不管選什麼都需要經費。島內政壇傳聞,選一個縣市級官員需數百萬,選縣市長則需上千萬至數千萬,選臺北、高雄市長要花上億,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則可能是十多億至上百億。如此一來,收受商人和企業提供的大筆政治獻金,就成為臺灣政黨和政治人物參選的主要錢路。

  據臺灣的“政治獻金法”規定,企業可以捐款給候選人,也可以捐款給政黨,再由政黨捐給候選人,對於同一個政黨、政治團體每年捐贈總額,營利事業不得超過300萬元。一般來説,企業不願意讓自己的政治傾向曝光,政治獻金的公開化,將臺灣長期隱蔽的政商關係攤在陽光之下。

  就企業捐贈的部分,王建民認為,臺灣大企業政治獻金的藍綠偏好與臺灣社會的統獨認同結構非常類似。大多數企業是兩邊押寶,既捐藍也捐綠,屬“維持現狀派”;部分企業是親藍的,歸“傾統派”或“傾中派”;部分企業是親綠的,歸“本土派”或“臺獨派”。兩邊押寶者佔絕大多數,後兩者均屬少數,與島內維持現狀佔絕大多數、“極獨”或“極統”為少數的現象非常相似。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