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洪仲丘案點燃島內鬱積民憤

2013年08月07日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上週六臺北10萬民眾身穿白衫、走上街頭為洪仲丘申冤。香港《大公報》今日對此發表評論指出,臺軍下士洪仲丘在軍營被虐死案所引發的民怨民憤猶如一把巨大的怒火,把本就熾熱的臺島燒得沸騰起來。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的盛夏時節酷熱難耐,而臺軍下士洪仲丘在軍營被虐死案所引發的民怨民憤更猶如一把巨大的怒火,把本就熾熱的臺島燒得沸騰起來。上週六臺北10萬民眾身穿白衫、走上街頭為洪仲丘申冤,是自2006年以來,島內罕見的大規模群眾運動,島內輿論稱之為“白衫軍”。許多人不解,“最高軍檢署”上周已公佈調查結果,確認洪仲丘被迫接受不正當操練而死亡,並起訴了18名涉案軍官,而馬當局也撤換了“國防部長”,並承諾檢討軍隊的懲處制度,為何遊行人數遠比未公佈案情時包圍“國防部”的3萬人還多?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洪案無關政治立場、不涉利益糾紛,純屬一起正值人生大好年華的青年因遭虐待而不幸身亡的慘案,因而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喚起臺灣大眾社會的同情心和正義感。表面上看,洪仲丘的死因“合乎常理”:他因違反軍中不得帶有攝像功能手機回營的規定而遭禁閉,禁閉期間操練時中暑,最後送院不治。但其中卻隱含了“魔鬼細節”,而致命點就在於淩虐式的超負荷操練導致洪仲丘活活“累死”。島內大眾在得知這樣恐怖的真相後,難免大吃一驚:倘若不是洪家堅持查明死因,倘若洪家沒有得到輿論聲援,難保軍方不會敷衍了事,以“合乎常理”的死因搪塞家屬。所以,人們在得知具體案情後反而更加同情洪家,更加痛恨軍中的霸淩現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們對軍中的種種陋習弊端已早有耳聞。早年臺灣軍營發生一起女童被姦殺案,士兵江國慶被屈打成招,最後被槍斃。但前幾年監察院重查此案,才發現行兇者另有其人。而洪案顯示島內坊間對軍隊“草菅人命”之亂象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所以,當有團體再次召集遊行時即獲得了一呼百應的效果,臺北馬英九辦公室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出現一片“白茫茫”的人潮,也就不足為怪了。此外,馬當局處理洪案的手法雖然果斷決絕,但期間的一些烏龍做法為人詬病。例如,軍方指洪仲丘因“行為不檢”而招致“報復”。但臺當局卻向洪家頒發用以表彰殉職軍人的忠貞和功績的“旌忠狀”,如此“白目”之舉讓人瞠目結舌。

  上週六走上街頭的10萬人中,不少是為洪家打抱不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民眾有其他的訴求,諸如反“核四”、反服貿協議、要求釋放陳水扁等。但不管訴求如何,示威者中,青年人為數不少,主要是因為當下臺灣經濟復蘇緩慢,年輕人面對薪資倒退、樓價高漲等壓力,而洪案正好成為他們宣泄不滿的渠道。

  洪案只是“白衫軍”運動的導火線,背後則是日積月累的不滿情緒。臺當局切勿把“白衫軍”當作單一事件看待,還應及時疏導民怨,否則怨氣集結,只要找到宣泄口,便會如火山爆發一樣不可收拾。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