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謝長廷兩岸政策基本觀念已經改變

2013年07月02日 16: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與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在香港合辦研討會,會後赴深圳會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並宣示兩岸人民應“創造共同記憶、共同面對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謝長廷雖然仍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但他的兩岸政策基本觀念已經改變,也許他有機會與大陸磨合出“新模式”,在國民黨與民進黨間走出第三條路。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與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在香港合辦研討會,會後赴深圳會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並宣示兩岸人民應“創造共同記憶、共同面對世界,建立命運共同體”。對照現任主席蘇貞昌日前訪美演講,表面要與大陸和解,骨子裏“反中”情結與“聯美制中”意圖卻愈發堅定。謝蘇兩人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不僅是對“大未來”判斷的迥然不同,更標示了歷史潮流的浩浩蕩蕩,不是人為所能阻擋。  

  謝長廷強調了兩岸要追求“共同”,蘇貞昌卻對美國人提出“3R”: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econciliation)及再平衡(rebalance),前兩項代表要和中共互動與對話,要對大陸採取新的和解政策,企圖彰顯民進黨一旦“執政”,將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但第三項才是蘇貞昌真實的政策。他的潛臺詞是,民進黨和國民黨不同,民進黨要加入美國的“再平衡”陣營。  

  謝長廷雖然仍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但他的兩岸政策基本觀念已經改變。蘇貞昌不但拒絕接受“九二共識”,還堅持讓民進黨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慘敗滑鐵盧的“臺灣共識”。有意競逐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之位的蘇貞昌,堅持敗選的“臺灣共識”,究竟是想在美國試水溫,還是鍥而不捨追求“臺灣共識”到底呢?  

  不論蘇貞昌是在試探水溫,或堅持“臺灣共識”路線打死不退,美國智庫學者在聽過他的演説後,普遍認為,如果民進黨不調整大陸政策,幾乎可以篤定會繼續輸掉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更讓美國不安的是,蘇貞昌的外交思維,幾乎與陳水扁如出一轍,都企圖“聯美抗中”。

  事實很清楚,蘇貞昌表示民進黨一旦“執政”,將追求融入美國“再平衡”政策,表面看來,符合美國利益。但民進黨在“臺獨黨綱”與“反中”意識型態的操控下,想要融入美國“再平衡”政策,其實是企圖“聯美抗中”,拖美國下水。

  關鍵在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也未提出一套能讓臺灣民眾放心、大陸接受的主張。  

  謝長廷開始改變,也許他有機會與大陸磨合出“新模式”,但蘇貞昌依然沒有擺脫2011至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的邏輯思維。當時,蔡英文提出“臺灣共識”主張,強調它將是臺灣民主程式的産物,企圖以隱諱的方式包裝“臺獨”的實質,內涵顯得非常模糊。果然,絕大多數臺灣人民與大陸都聽不懂“臺灣共識”是什麼,美國的政治人物也聽得霧煞煞,美國政治高層將他們對蔡英文的評價告訴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她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是有問題的。最後,臺灣人民選擇了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放棄了蔡英文主張的“臺灣共識”。 

  蘇貞昌反對“九二共識”,並繼承蔡英文2012年“臺灣共識”的余緒,顯示他無力創新,因應新形勢走出一條新路。在國際上,他又昧于美中兩國關係的微妙變化,仍寄望融入美國“再平衡”的政策,達到“聯美抗中”目的,誠可謂不知今夕何夕?  

  謝長廷雖仍拒絕“九二共識”,但願意與大陸創造“共同”,在國民黨與民進黨間走出第三條路,2016年相信聰明的臺灣人會做出智慧的選擇。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