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暴露綠營心虛窘態

2013年06月26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上周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雙方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民進黨連日來以審查為由拖延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杯葛“立法院”議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分析民進黨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四點理由並一一反駁,指出,民進黨反對服貿協議的炮火越猛,越是暴露其心虛和害怕的窘態。

  評論摘編如下:

  兩岸上周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雙方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大陸方面向臺灣開放80個項目,涵蓋行業之多、開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臺灣商界早已摩拳擦掌,有的準備登陸大展拳腳、開拓商機;有的希望與有意投資臺灣的陸資合作,擴充島內業務。不料,民進黨連日來磨刀霍霍,以審查為由拖延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杯葛“立法院”議事,還揚言要“罷免”馬英九,甚至叫囂會上街示威。這一系列囂張行徑好比一盆冷水,兜頭淋在滿腔創業熱情的臺灣企業身上。

  民進黨高調反對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主要理由包括:第一,兩岸簽署服貿協議沒有徵詢過島內業界的意見;第二,臺灣向大陸開放服務業市場,將影響島內430萬勞工的生計;第三,大陸雖然向臺灣開放80項,但臺灣業者是“看得到,吃不到”;第四,當局過去簽署的18項協議,很多沒發揮功用。對於不了解兩岸服貿協議的人來説,民進黨舉出這“四大理由”煽風點火、蠱惑人心,然而,事實和數據會説話,民進黨這些所謂的“理據”如紙糊窗戶般一戳就穿。

  兩岸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的重要部分,商談歷時3年多,經兩岸雙方60多個主管機關15次協商。期間,臺灣相關部門也與島內業界進行過多次討論,傾聽各方意見。可見,“黑箱論”完全站不住腳。這次大陸依然尊重臺灣“不開放大陸勞工入島”的立場,所以協議中並不涉及勞工輸臺的問題。相反,陸資入島有助增加島內就業。截至上月底,臺灣核準陸資赴臺投資件數共398件,赴臺主管或技術人員只有216人,但僱用臺灣勞工人數則達6771人。所謂“影響島內430萬勞工就業”完全是危言聳聽。

  ECFA給臺灣業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僅大集團受惠,中小企也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自ECFA實施兩年多來,登陸發展的200多家臺企中有180家都是中小企業。臺灣輸往大陸産品減免關稅金額已超過200億新台幣。民進黨聲稱“看得到,吃不到”、“兩岸協議多沒發揮功用”云云,都是有悖事實的,其目的是要抹黑大陸的善意,污衊大陸惠臺政策。

  民進黨反對服貿協議的炮火越猛,越是暴露其心虛和害怕的窘態。隨著兩岸市場進一步相互開放,兩岸經濟合作更加緊密,兩岸民眾往來更加頻繁,“臺獨”的空間將越來越小,民進黨寄望在不改變“臺獨”黨綱的條件下重返執政舞臺的機率也越來越小。所以,任何有利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舉措,民進黨都會群起攻之,並煽動對政策不熟悉的基層加入“反中”行列。三年前兩岸簽署ECFA期間,民進黨已操作過類似的戲碼,説過類似的謊言,非但未能阻礙兩岸經貿交流大潮,反而再一次與臺灣地區領導人寶座擦肩而過。如今看來,民進黨是要重蹈覆轍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