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英九:當年的保釣熱血青年為何變得畏首畏尾?
徐錦庚:馬英九最近在接受中視專訪時,在談到兩岸領導人會晤問題時說,兩岸領導人會晤存在頭銜與稱謂困難,短時間內無法解決。您認為,兩岸領導人會晤的時機是否成熟?您對兩岸領導人會晤有什麼建議?
鬱慕明:兩岸領導人現在見面的時機還沒有成熟,不管政治協議還是軍事協議,它必然有先頭部隊,都要差不多談成的時候,見面的意義就更大了。所謂的稱呼,是心態的問題。假設真正是政治協商,就尊重對方現有的稱謂。為什麼?因為放在後面的是更大的目標。不要忘記,毛主席當年到重慶還喊“蔣委員長萬歲”,但是他喊了怎樣?結果他拿下了天下。假設當時還各有堅持,今天會有這樣的局面?
徐錦庚:馬英九4月29日出席“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茶會時表示,臺灣推動大陸政策,一定是在“憲法”架構下,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並遵循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優先級;不論在島內或島外,“我們都不會去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單獨從這段話來看,似乎是有積極的意義,但如果擺在他所論述的“不統、不獨、不武”以及他在推動兩岸關係的作為來看,並沒什麼值得期待。您如何評價?
鬱慕明:完全沒有新意,就是把以前的話組合在一起了。你今天說是兩岸要一起努力,還是跟過去講的一模一樣。你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不搞臺灣獨立,本來就是這樣。但是問題在于你要不要統一?重要的是這個。什麼“先經後政” 等這些名詞,都是文字遊戲,重點是,不管你什麼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我只問你,你要不要追求統一?統一是不是你的目標?現在,馬英九就是想八年平安穩住,不惹是非。但看起來四平八穩,其實暗潮洶涌。假如真的是四平八穩,民調會很高。
徐錦庚:臺灣各黨派正在為兩岸互設辦事處一事激烈攻防。藍營認為,目前常態性在大陸經商、工作的臺商已超過100萬人,官方在大陸成立辦事處就近協助臺商解決困難,是非常必要的事。綠營則以臺灣、中國是“國與國關係”為由強力杯葛。您認為兩岸互設辦事處有無必要?應該如何設立?
鬱慕明:當然要有辦事處了,為什麼?凡事都離不開政治,什麼叫做先經後政?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沒有政治在後面做後盾,簽得成嗎?兩岸成立辦事處是務實的,該服務的事項就去推動,該討論的事項兩邊就討論。名稱方面,民進黨稱這是“國與國”。請問臺灣方面在很多國家用的都不是大使館,但還是照樣在運作,不也是政治嗎?大大方方的務實做事就好。我們今天經濟談到某一個階段,一定要進行政治協商,才能夠再繼續擴大經濟領域的互惠互利。
臺灣必須考慮,繼續維持現狀下去,對大陸來說,他幹嘛還要陪著你國民黨玩?如果都沒有進展,國民黨跟民進黨當家又有什麼分別呢?我們一再提醒國民黨,當民進黨也講你同樣話的時候,投票給國民黨跟投給民進黨有什麼兩樣?
徐錦庚:您對釣魚島的立場一直都是非常堅定鮮明,最近您還表示,臺灣人民必須團結一致,堅定地保衛自己的固有疆域,釣魚島可以成為海峽兩岸聯手的契機,可以成為讓中華民族走向偉大的契機。但是,在釣魚島問題上,國民黨不敢理直氣壯,只求漁權,不敢講主權,民進黨更是向日本獻媚。馬英九當年是個保釣熱血青年,為什麼今天變得這樣畏首畏尾?
鬱慕明:當年,他在臺大走上街頭保衛釣魚島,到美國哈佛大學後,他選的博士論文寫的就是《釣魚臺的法理依據》,證明釣魚島屬于臺灣省宜蘭縣的。哈佛大學通過了這篇論文,授予了他博士學位,說明認可他的觀點,他大可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表明立場,歸還主權。
馬英九之所以這樣畏首畏尾,恐怕還是基于親美政策,避免影響對美關係。
徐錦庚:您長期以來這樣放膽直言,難道就沒有人威脅您?
鬱慕明:以前有,李登輝時代,我被恐嚇過3年,每天晚上一兩點鐘,清晨五六點就被電話騷擾、恐嚇,我就申請刑事警察局監聽我的電話,居然不了了之。更何況我的原則、主張前後一致,從不變來變去,也沒有害任何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你不讚同是你的權利,我也沒逼著你要和我一樣。
徐錦庚:臺灣“廣大興28號”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槍擊後,大陸政府對菲律賓政府施加壓力,大陸民眾對臺灣漁船的遭遇高度關注,要求政府幫助臺灣護漁。可以說,菲律賓政府態度的軟化,與大陸的強硬有直接關係。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海員漁民服務中心的莊約翰牧師,處理船只與人員扣留事件經驗長達16年。他感嘆說,“五星旗真的比青天白日旗在海上實用得多,許多臺籍漁船也會在船上準備五星旗買個保險,這是絕對有效的事實。”然而,臺灣當局卻希望大陸不要插手此事。您對此有何評價?單憑臺灣的力量,菲律賓會買賬嗎?
鬱慕明:菲律賓買不買賬還是看美國。菲律賓這次敢挑釁,是美國在背後撐腰。離開美國,菲律賓還沒有那麼大的膽子。美國從釣魚島到黃岩島到現在的南海問題,都是在挑釁,美國在後面叫個小醜出來跳兩下,試試大陸的口氣,探探底線,看看中國怎麼表示。臺灣也莫名其妙,自己居然在電視上自誇武力超過菲律賓。後來我寫了一段,說臺灣人既然自己吹噓武力超過菲律賓,在釣魚島事件上為什麼不出來說?你還是欺負弱者,欺軟怕硬嘛。
對菲律賓我們應該用心胸寬闊的語氣,說我們並不希望戰爭,但是對漁民的生命財產,我們是有責任保護的,只要站在護漁的訴求,要求是非公道就可以,不要說“我力量比你大,我要打你”,徒貽人笑柄、把柄而已。(記者 徐錦庚)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