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全體成員。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評論員劉性仁的社評文章指出,“習吳會”顯示出兩岸積極務實的一面,兩岸關係目前已做到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創造各種良好條件,以耐心和智慧解決問題,藉以發展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替兩岸和平發展添動力上保險,可謂大勢所趨。
社評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他率領的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全體成員。吳伯雄此前有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親自批核、授權,格外引發外界關注,並且此次訪問,被定調為國共黨對黨的正式制度性高層對話,雖過去曾有相關經驗,中共領導層剛於今年3月兩會期間全面完成換屆工作,在誠心及善意的良性氣氛下,自然具有相當指標性意義與價值。
縱觀吳伯雄此次出訪,乃係自2005年所建立的國共溝通平臺,包括了兩黨高層對話、基層黨際交流、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及臺商權益保障等機制下,再一次進行國共平臺機制確認,具有承先啟後意義,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並對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與安排。當然“習吳會”從結果論來看,有政治對話的部分,也有具體事務性方向的指定,兩岸希望能夠從振興中華的角度一同來努力。
習總書記表示,大陸將延續既定對臺方針,鞏固深化兩岸關係,他提到“過去這五年,我們兩黨(國共)、兩岸、兩岸同胞共同努力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推動了兩岸關係取得了重大進展。新形勢下,中共中央將繼續實行既定的大政方針,致力於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希望兩黨都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堅持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這裡可以看出習總書記再度重申兩岸特色的“新四項堅持”: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堅持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與共産黨本身的四項堅持。
此次歷史性的會談,有感性,亦有理性,有兩岸都懂的語言與意會,亦有不同理解的差異。吳伯雄致詞時指出,相信兩岸有足夠智慧,讓炮火相向的日子永遠不要再來。民族內部的內耗是非常不幸的事,國民黨重新執政這5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值得兩岸安慰,“對得起子孫、對得起民族”。
吳伯雄此次出訪,重申兩黨在反“臺獨”、非國與國關係、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識”等共識基礎;使兩岸關係在“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上進行具體工作的開展,從而深化兩岸互信及達成彼此充分溝通了解,從相知到相惜。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兩岸事務的特色,有些並非框架性、方向性及由上而下談妥就完全沒有問題;反而有許多是實踐中才會出現的狀況,是發自由下而上所産生的問題。因此,格外需要互信與智慧,一項一項排除任何困難,方能行遠致穩,完成先易後難的步驟。
“習吳會”顯示出兩岸積極務實的一面,兩岸關係目前已做到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創造各種良好條件,以耐心和智慧解決問題,藉以發展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替兩岸和平發展添動力上保險,可謂大勢所趨。
過去的恩怨,帶著多少人的離與仇,家庭失散、骨肉分離,現在可以慢慢思考兩岸敵對狀態的結束,正代表新和解時代的來臨,從“習吳會”中的體會,恐怕是和解與和平的味道吧!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