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菲律賓即使道歉,也已經打了折扣

2013年05月15日 09:1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菲律賓“駐臺代表”白熙禮14日抵臺,臺媒傳稱最後確定答應臺灣地區當局要求的三項條件,包括正式道歉、儘快徹查事實嚴懲兇手、重啟漁業協定談判等,但賠償損失部分則沒有正式答應。這一報道直到昨天深夜時分仍未坐實。

  菲律賓在馬英九最後通牒的72小時裏一直閃爍其詞,即使最終“正式道歉”,也會打些折扣,這是兩岸輿論對馬尼拉3天中表現的總印象。最後的結果也很可能模棱兩可,取決於兩岸是否認同“這就算菲律賓道歉了”。

  菲總統阿基諾三世13日一度表示,要以“一中原則”處理這場糾紛,不提高道歉的級別。“一中原則”本身是對的,但菲總統此時把它提出來,讓人懷疑有離間兩岸態度之嫌。

  關心臺灣漁民的海上安全,決不允許菲律賓胡作非為,這是大陸從民間到官方這些天的唯一決心和牽掛。大陸不會在這個時候借菲律賓之手推動兩岸間政治議題,我們相信臺灣各派也不會這樣做。大家在這種時候都應自覺將向菲律賓施壓與兩岸間的敏感問題主動切割。

  馬英九當局面臨如何認定菲律賓是否遵從了最後通牒的困難選擇。大陸同樣面臨對菲律賓的表現做評價。直到昨晚,菲律賓做的實在不怎麼的,但大陸方面的表態應比臺灣方面慢一些,而且應對臺灣作出的定性給予一定尊重。

  目前舞臺上有3個公開角色,臺灣、大陸和菲律賓。大陸最要防止的是一旦處理不當,臺灣輿論對菲律賓不滿會有一部分轉向大陸。無論在島內,還是在菲律賓,甚至在國際上,都有不少力量希望出現這樣的變化。

  由於臺灣力量有限,馬英九當局對菲律賓的反制力度很難達到輿論的期待。但如果兩岸對菲律賓的“教訓”強度過低,就會向菲發出錯誤信號。因此大陸需要另作籌劃,對菲律賓的這次動粗做額外“消毒”。

  大陸的行動必須做到讓大陸民眾滿意,也讓臺灣民眾滿意,此外大陸不能被認為是要同馬英九當局爭風頭,在國際上也要説得過去。這件事的後續處理其實很複雜,嚴重失分寸之舉有可能導致事情的意外拐彎。

  大陸表達意志的杠桿還是太少,除了官方採取行動,大陸鮮有能夠對外實質施壓的相對獨立力量。這使得我們的對外鬥爭手段遠不如歐美、甚至日本的豐富。在官方採不採取行動之間,我們需要一個由民間扮演角色的寬闊地帶。

  兩岸非常需要聯手對付來自海上的種種騷擾和侵害。臺灣近日又有2艘漁船分別被日、越扣留或者攔截,臺灣單獨應對來自海上的挑戰顯然力不從心。現在官方推動兩岸海上合作有難處,但民間不應在這個問題上沉默。兩岸都應當有人圍繞這個目標行動起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