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反核”與“反核四建設”之區別

2013年02月27日 10: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反核”與“反核四重建”是意涵不同的兩個議題。反核之聲,非臺灣才有,然而核電仍是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能源。一味反核是不理性的。

  評論摘編如下:

  “反核”與“反核四重建”是意涵不同的兩個議題,前者,是將核電逐出臺灣,建立“非核家園”;後者,是對核四重建工程有疑慮,要求做到完善的地步,民眾才放心。 

  “非核家園”,的確很好,但是臺灣不能沒有電,替代能源是什麼?火力、風力、太陽能,都有人談過,可是代價都太高,和現在核能發電電價比較,約高出4成。此外,對社會會産生另一種衝擊,如火力發電之煤,一方面需賴進口,另方面會造成空氣污染。 

  所以,反核者為核電的安全而反,固然值得尊重,卻也不能不想到電力來源的問題。好比出門時不喜歡穿某件衣服或某雙鞋,那要穿什麼?總不能裸身出門。 

  民進黨執政時,任“行政院院長”的蘇貞昌和“副院長”的蔡英文,都贊成重建核四,現在卻執意反對,問他們為何出爾反爾?答曰:“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然而,彼何時也?此何時也?根本沒差別,唯一的差別,是民進黨彼時是執政黨,不能不面對經濟發展和民生用電的問題,現在是在野黨,可以不負責任地反對,從反對中獲取政治利益。 

  新任“經濟部”部長張家祝,春節前後兩度拜訪有“核電教父”之稱的林宗堯,向他“取經”,林宗堯表示,他不是反核電,而是對核四的安全有疑慮,對臺電的説法並不完全認同。張家祝不但聽其言,還一起去核四廠驗證,林宗堯指出的缺失,張家祝一一記下來. 

  臺電説,核四工程進度已超過9成,也同意其中有待克服的缺失,臺電和林宗堯的説法未必相同,那可以討論、辯論,大家集思廣益期使核電更安全,這才是正面的態度。 

  反核之聲,非臺灣才有,然而核電仍是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能源,如日本,核災後,還建新的核電廠。一味反核,是不理性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