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當局“新內閣”面對的挑戰與使命

2013年02月04日 09: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2日針對臺當局“內閣”改組一事發表社評文章。社評説,江宜樺“組閣”,應該是馬英九第二任期新階段的開始,“新內閣”必須先針對目前一些問題“撥亂反正”,提升民意支援度與國民黨執政聲勢,然後才能展開戰鬥部局,為執政黨贏得2014年選舉。新任“閣揆”及“副閣揆”非財經專長,在財經領域上須知人善任並充分授權,課以“財經閣員”政策成敗責任。

  社評摘編如下:

  馬英九在陳衝“內閣”完成第一階段年金改革並對外公佈後,宣佈“內閣”改組的消息。江宜樺“組閣”,應該是馬英九第二任期新階段的開始,應可視為“戰鬥內閣”的成立,顯示馬英九將開始面對2014年的選舉,併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佈局。

  我們在對新“內閣”提出期許前,應先探究馬英九及陳衝“內閣”過去一年為何政治支援度頻創新低,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對新人提出期許。坦率而言,陳衝之敗,出於三端:一是“府院政策”默契不足、“院內部會”統合不佳、“行政立法”黨政運作不良。二是與民眾溝通不良、重大政策事前未充分徵求意見,公佈後又未能充分説明,遇阻礙常推託退卻,未能展現政務官應有的堅持與使命感。三是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臺灣受創嚴重,民眾生活痛苦指數持續升高。 

  我們也必須肯定,過去一年來,在“行政院”的有效執行下,兩岸關係平順,經貿關係逐漸深化,在東亞地區動蕩不安之際,為臺灣爭取到安定的外部環境,得以全力發展經濟,也為臺灣下一階段成長累積了相當的實力。在經濟逐漸走出陰霾轉趨樂觀之際,陳衝離開政治舞臺,應不能説無憾。 

  “新內閣”必須先針對目前一些問題“撥亂反正”,提升民意支援度與國民黨執政聲勢,然後才能展開戰鬥部局,為執政黨贏得2014年選舉。首先,“新閣”要儘快上路,在政務的推動上:一要加強“黨政溝通”,“府”、“院”、黨、“立法院”必須協調一致,先在黨內、部會間做好協商,才能專業分工、分進合擊;二要進行朝野政策對話,讓改革政策儘快推動;三要與民眾溝通,讓民眾充分理解當局的政策。 

  “內閣”官員應該對民眾存有同理心,多説民眾能理解的庶民語言,不要使用類似CPI、TPP等專有名詞説明政策。政策如不能設身處地從民眾角度溝通清楚,反而會傷害民眾的感情,造成疏離或抗拒。政務官的政策行銷能力也要強化,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協助。事前需充分徵求意見,事後要解釋清楚,必要的澄清與辯駁也很重要。 

  經濟仍然是生存發展的命脈,新任“閣揆”及“副閣揆”是政治及交通背景出身,並非財經專長,因此在財經領域上須知人善任並充分授權,課以“財經閣員”政策成敗責任。另一方面要展現領導力與行動力,挑起與馬英九辦公室及“立法院”協調的責任。 

  “新內閣”要立即推出讓民眾有感的經濟政策,今年經濟成長預估情勢不錯,首先,要讓民眾有感。新的年金政策、勞保政策和健保政策都讓民眾很失落,因為口袋裏的錢沒有增加、支付出去的卻大增。失業率問題、薪資增長問題、物價尤其是房價問題,必須給民眾一點期待。其次,國際經濟環境略見好轉,但挑戰仍多,在金融面,國際貨幣戰方興未艾,在經濟面,全球成長力道仍然遲緩,在産業面,出口主力ICT業面對的情勢仍然嚴峻,“新內閣”必須妥善因應。 

  再者,經濟的餅要做大,桃園航空城自由貿易區計劃已經上路,“新內閣”要排除萬難積極推動,建設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引擎,以及兩岸和國際資金、技術、人才與文創的“聚寶盆”。接著要加速實現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完成ECFA後續及貿服協商,兩岸金證會日前達成的人民幣雙向直通車共識要早日落實,實現臺灣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規劃。

  臺灣朝野“統獨爭議”始終難以化解,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從劉兆玄的技術“內閣”到陳衝的財經“內閣”,總要面對混亂的政治格局。新任“閣揆”江宜樺對政治問題應該比較容易掌握。江宜樺最該做的一件事,就是調和朝野對各項改革的爭議,完成馬英九第二任的改革意志,這是除了要贏得2014年選舉外,可以讓馬英九贏得歷史地位的大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