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扁係組黨“兩階段説”與民進黨轉型契機

2012年12月12日 12: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陳水扁組黨一事雖遭到其家人否認,也依舊引發人們許多思考。澳門《新華澳報》10日刊載署名富權的評論文章深度分析“一邊一國連線”組黨的階段性思考,並直言指出,陳水扁組黨,民進黨有可能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民進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擺脫幾年來一直無法痛下決心的與陳水扁切割的問題,這就可“輕裝上陣”,不用擔心民進黨的轉型。

  全文摘編如下:

  關於“一邊一國連線”組黨的傳聞,在吳淑珍、陳致中和陳水扁辦公室分別予以否認之後,立即嘎然而止,成為臺灣社會上常見的“一日新聞”。但在熱鬧過去後,卻引發人們的許多思考,什麼樣的都有。

  從種種跡象看,“一邊一國連線”要組黨,並非是空穴來風,這從陳水扁辦公室提出的四個條件——“民意高度支援(一百萬人聯署)”、“一邊一國連線成員形成共識”、“本土派的力量整合”及“符合天時地利的成熟的時間點”條件都已具備之下,才有思考這個議題的空間就可看出,陳水扁仍是有著要成立新黨的“終極目標”的,只不過目前尚未完全具備上述4個條件,因而並非是組黨的最佳時機而已。而從極為熟悉南臺灣政治生態尤其是民進黨派系情況的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所説的“組黨兩階段説”,可能這個由這個“兩階段説”衍生出來的“預備階段”與“實施階段”,才是較為符合“一邊一國連線”的設想。倘再循此思路分析,結合到陳水扁的“四個條件論”,可能是以2014年底的“七合一”選舉為界,此前是“組黨”的“初級階段”亦即“預備階段”,此後則是“組黨”的“高級階段”亦即“實施階段”。

  其中的“預備階段”,是在2014年底的“七合一”選舉之前,先進行做勢,借助“組黨”之説,炒熱“一邊一國連線”的行情,吸收更多的“扁迷”參加“一邊一國連線”,並結成較為鬆散的聯盟,以此來作為“實施階段”的組織基礎;尤其是緊緊抓住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不大願意碰觸“救扁”議題的罩門,再次掀起“救扁”話題,甚至發動“選民聯署”,先扯高“一邊一國連線”候選人的選情,希望能在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奪得100個以上議席。倘此,“一邊一國連線”的總得票數可能會衝破一百萬張選票。這樣,組黨的時機就成熟了。因為這一百萬張選票就等於是認同“一邊一國連線” 組黨的“聯署”。這就吻合臺灣《中國時報》所分析的“組黨時機在‘七合一’選後”了。

  倘果真能達到此目的,除了是陳水扁所説的“百萬聯署”之外,也符合了其他的幾項條件,因而就是組黨的時候了。實際上,得票數比聯署還要實在得多。因為參與聯署的選民可能是不責任的,聯署了不等於就去投票。試看此前的幾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雖然也有得票數高於聯署人數的例子,但從許信良到宋楚瑜,卻是在聯署時都獲得跨過“聯署門坎”的選民的熱情支援,但在開票時,他們所獲得的選票卻大為低於聯署人數,甚至不足十分之一。因此,為“穩陣”計,陳水扁所説是“百萬聯署”,還難以做到“底氣十足”;但獲得百萬張選票,則是“手中自有雄兵百萬”,可以組黨了。

  陳水扁們的密底算盤是,經過“七合一”選舉的組織動員及“試組黨水溫”後,在2016年的“立委”選舉之前,就是正式組黨的“適當時機”了。屆時,“陳水扁黨(暫以此為名)”即使是倣照臺聯黨的模式,不參加“區域立委”選舉,而只是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也有可能會獲得100萬張政黨票,就與臺聯黨今年初在“立委”選舉的117萬票差不多,折算後得票率約為6%右,可以跨過5%的“門坎”。不但可以分配3個議席,並在“立法院”內成立黨團。這就可像臺聯黨和親民黨那樣,成為“立法院”內以至是臺灣政壇上的“關鍵少數”,既可制衡國民黨,也可勒索民進黨。而且,更可獲得新台幣5000萬元的政黨選舉補助金,完全可以解決新政黨的黨務經費問題。倘是將陳致中安排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的第一名或是安全名單內,也可解決陳家的“政壇後繼有人”及“為稻粱謀”問題。

  這是“最低綱領”,不推出“區域立委”候選人,為的是避免被指責為裂解民進黨。尤其是“區域立委”選舉是單一選區制,每一個選區只得一個應選名額,陳致中在高雄市參選“區域立委”,硬生生地擠掉了本來當選機會甚高的民進黨候選人郭玟成,讓國民黨白撿了便宜,惹來民進黨痛罵,這個教訓不輕。而且,陳唐山、許添財、黃偉哲、陳亭妃、高志鵬、李俊俋、陳其邁等屬於“一邊一國連線”的民進黨現任“立委”,屆時也未必願意冒險由“陳水扁黨”提名參選“區域立委”,而是寧願繼續由民進黨提名。這不單止是因為不願因此而落得個“分裂民進黨”的罵名,及擔心倘民進黨予以反制,推出更強的候選人以擠掉自己,或是重蹈“陳致中郭玟成相爭”的覆轍,而且也因為“一邊一國連線” 組黨之説,所謂“六人核心小組”成員竟將他們排斥在外,這口烏氣實在是難以咽下。

  2014年底舉行的“七合一”選舉,其中的地方行政首長選舉是單一應選名額,估計“一邊一國連線”為避免對民進黨産生“打草驚蛇”效應,除了個別很有把握的地方之外,一般不會推出候選人,實際上前幾天的“組黨”傳聞傳出時,也有“單一應選名額的縣市長、鄉鎮長、里長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支援民進黨候選人”之説。而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等屬於複數應選名額的民意代表選舉,雖然仍有與民進黨爭取選票資源之虞,但畢竟不存在類似陳致中擠掉郭玟成的問題,因而“一邊一國連線”也就“老實不客氣”了。而且,在南臺灣地區,隨時“一邊一國連線”的個別候選人,得票數將高於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

  如果“一邊一國連線”在“七合一”選舉之中確實是聲勢很大,陳唐山等人感覺到“有奔頭”,因而“親扁”的感情因素戰勝“護黨”的政治倫理,決定正式參加“陳水扁黨”,並由其提名參加“區域立委”選舉,陳水扁就更是贏了聲勢,可以與民進黨“別苗頭”,成為在“李登輝後”的“臺獨”精神領袖。

  陳水扁另行組黨,將會對民進黨做成怎樣的衝擊?倘“陳水扁黨”不推出“區域立委”候選人,民進黨尚可在“區域立委”選舉中維持45%左右的得票率,保住約27至28個議席;但卻將會在“不分區立委”選舉中流失幾十萬至100萬張政黨票,因而“損失”6個“不分區立委”議席,只剩下約7個議席。而且,每年獲分配的政黨選舉補助金,也將會損失5000多萬元左右。當然,倘若“陳水扁黨”也派人參加“區域立委”選舉,還將會拉走部份“區域”選票。

  但民進黨卻有可能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民進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擺脫幾年來一直無法痛下決心的與陳水扁切割的問題,這就可“輕裝上陣”,不用擔心民進黨的轉型。民進黨便能夠完全擺脫陳水扁,走轉型之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