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應放棄兩岸事務舊思維

2012年11月21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名稱問題值得關注。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名稱決定定位,當然更為重要,就臺灣內外及兩岸、國際主客觀情勢而言,民進黨應該放棄以“中國”定位兩岸事務的舊思維。即將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不應該定位於內部討論大陸問題的機制,應該賦予寬闊的定位,成為與大陸交往的決策機構,它的功能會更具有意義。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中央21日將討論“中國事務委員會”組織架構。這個新組織的成立事關未來兩岸的互動,值得兩岸共同關注。觀察重點除了已成為黨內各方角力重心的“主委”人選,究竟是蔡英文或謝長廷外,更值得關心的是名稱問題,到底應該命名“中國事務委員會”、“兩岸事務委員會”或“海峽事務委員會”,各派系主張不一。名稱決定定位,當然更為重要,就臺灣內外及兩岸、國際主客觀情勢而言,民進黨應該放棄以“中國”定位兩岸事務的舊思維。  

  首先,必須肯定,民進黨願意成立此一委員會,代表民進黨願意正視全球政經與亞太地緣政治情勢劇烈變化,兩岸關係已經質變的事實,開始面對大陸、願意與大陸交往,這是成熟政黨應有的成熟表現。不過,無論就組織體或個人而言,在歷經長期隔絕與敵對後願意開始交往,首先必須收起敵對心態,相互展現必要的善意,展現願意為穩固交往奠基的誠意。  

  民進黨必須作好準備,讓民眾與全球投資人信任民進黨的能力,尤其要消除長期以來的“兩岸關係魔咒”。2008年以來,兩岸已簽署了18項經貿協議與2項金融MOU,經濟關係逐步走向正常化、一體化進程。民進黨至今仍然反對“九二共識”,但這些協議都是在“九二共識”前提下簽署的,民進黨到底接受承不承認這些協議?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將來重返“執政”後,兩岸會不會中止這些協議的適用?確實具高度不確定性。民進黨如果是負責任的政黨,就必須降低不確定性,安定民眾對民進黨重返“執政”的信心。  

  目前是民進黨對大陸展開“交往、對話、合作”行動的最佳時機,民進黨如能抓住時機,兩黨當可展開良性互動。就內政而言,民進黨如果能與大陸建立正常交往關係,更有利於民進黨重返“執政”。所以民進黨即將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不應該定位於內部討論大陸問題的機制,應該賦予寬闊的定位,成為與大陸交往的決策機構,它的功能會更具有意義。  

  只要秉持兩岸一家人精神,體會對方的用心,雙方也可以在善意環境下交往、對話與合作,長期追求不同制度的整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