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累積互信 和平發展繼續前行

2012年11月12日 10: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日前在十八大報告中,清晰地勾勒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對臺工作的藍圖和願景。臺灣方面對此作出了正面響應。臺灣《大公報》11日發表評論指出,大陸和臺灣對今後兩岸關係的大方向和大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和共識,兩岸關係將會沿著和平發展的雙贏軌道繼續前行。

  評論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日前在十八大報告中,清晰地勾勒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對臺工作的藍圖和願景。臺灣方面對此作出了正面響應:馬英九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陸委會”表示,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臺海和平需要兩岸雙方共同維護;軍方則表示將配合兩岸協商進程與議題,進行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相關研析。可見,大陸和臺灣對今後兩岸關係的大方向和大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和共識,兩岸關係將會沿著和平發展的雙贏軌道繼續前行。   

  回想起10年前,島內奉行“臺獨”神主牌的陳水扁當局把臺海局勢推向危險邊緣,兩岸關係佈滿陰霾;10年後,兩岸關係融洽穩定的局面前所未有。兩岸關係出現歷史性轉折,主要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適時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主張,成功開創兩岸新局。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國民黨4年前重新“執政”至今,堅持“九二共識”,致力改善兩岸關係。近日臺當局重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雙方利益,是對胡錦濤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的肯定,也反映了大陸對臺工作細膩務實的思路和手法符合當下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符合島內主流民意的期待。   

  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祖國統一,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而在實現和平統一之前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通過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助於穩定臺海局勢,有助於累積兩岸互信,有助於兩岸同胞建立感情。事實證明,自2008年6月兩岸恢復了中斷近10年的事務性協商,簽署了18項協議,海峽兩岸洋溢著融洽友好的氣氛,島內民眾再也無須像在陳水扁“執政“時擔心兩岸會發生戰爭了。只有“安居”才能“樂業”,倘若沒有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一切都是空談。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的“和平紅利”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尤其給島內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ECFA早收清單累計為臺灣企業減免關稅2.25億美元;在島內有逾300年養殖歷史的虱目魚這幾年開始進入大陸市場,開拓了銷路,臺南養殖戶的收入明顯提高;大陸游客赴臺遊也為島內帶來近2000億新台幣的商機。   

  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這意味著兩岸未來協商將由目前非政治議題逐步邁向涉及兩岸政治關係、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商談和平協議等政治議題。這些議題客觀存在,兩岸無法回避,遲早要面對。因此,兩岸雙方宜未雨綢繆,創造有利條件,為未來步入政治領域累積互信和奠定基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