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郝龍斌救扁先聲奪人 惹人遐想

2012年08月24日 08: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郝龍斌一番支援陳水扁保外就醫的言論,引起高度關注和激烈辯論。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一位“深藍”市長竟然“倒戈投敵”,難怪島內各界驚呼不已。郝龍斌日前表示,支援扁保外就醫是為了化解藍綠矛盾,撫平社會傷痕。此説不無道理,他在任職期間未雨綢繆、規劃未來亦符合情理。在“救扁”議題上“先聲奪人”,後續效應有待觀察。

  評論摘編如下:

  為身在監獄服刑的陳水扁爭取保外就醫,一直都是民進黨和深綠人士的“專利”,不料,近日有藍營人士也加入了綠營的“救扁行列”。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郝龍斌一番支援陳水扁保外就醫的言論,好比一顆震撼彈,令本已炙熱的救扁議題在島內社會猶如炸開了鍋,再次引起高度關注和激烈辯論。

  今年5月與國民黨關係良好的星雲大師已希望馬當局能“優待”陳水扁,並建議以“軟禁”代替“拘禁”,讓扁與家人一起生活。星雲大師在島內是德高望重之士,當時的上諫舉措已引起不少議論,但也不及這次郝龍斌突然拋出“救扁論”給臺灣社會帶來的驚訝程度。這不僅因為郝龍斌是首位公開支援扁保外就醫的國民黨人,更因為其深藍背景。他的父親是曾任“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的國民黨元老郝柏村。郝龍斌于1995年因對國民黨不滿而退黨,加入了具統派色彩的新黨,後於2006年重回國民黨,並於當年底當選臺北市長。郝龍斌的家庭出身和從政經歷,使外界一直把他劃入了深藍圈子。而在“救扁”這個藍綠意見涇渭分明的議題上,一位“深藍”市長竟然“倒戈投敵”,難怪島內各界驚呼不已、詫異莫名。

  郝龍斌日前表示,支援扁保外就醫是為了化解藍綠矛盾,撫平社會傷痕。此説不無道理,畢竟從2008年扁案曝光之日起,藍綠支援者這幾年為扁珍刑期、特赦阿扁、保外就醫等議題爭吵不休,加深了彼此的矛盾。但讓扁保外就醫是否就能解開藍綠心結,則是見仁見智了,因為這無疑是順從了綠軍的意願,但恐怕會引起藍軍的反彈。而“順了姑情逆嫂意”大概也是馬當局一直不允許扁保外就醫的重要考慮之一,國民黨人士也“冷處理”相關議題。所以,郝龍斌的“和解説”顯然難以説服社會大眾。倒是其拋出“救扁論”的動機,引得島內輿論爭相解讀。這幾天較一致的看法是,認為郝龍斌試圖淡化身上的深藍色彩,向中間路線靠攏,為將來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鋪路。

  熟悉臺灣政治生態的人都知道,臺北市長一職好比是“臺灣地區領導人搖籃”。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前都曾任臺北市長,而且任職期間都有不錯的民望。郝龍斌雖然也是臺北市長,但民望不高,在去年和今年由媒體舉辦的縣市滿意度調查中常常處於倒數位置。有人遂斷言,他可能是首位當了臺北市長卻未能更上一層樓的人。2014年島內縣市長選舉,已連任兩屆的郝龍斌屆時必須讓位他人,因此,他在任職期間未雨綢繆、規劃未來亦符合情理。他處理臺北市務的方法雖備受爭議,但卻往往抓住關鍵時機“一鳴驚人”:2009年當馬當局陷入“美牛風暴”時,他是首位發起“拒吃美牛”的地方首長,堅持站在民眾的立場;今年馬英九因林益世案而備受批評,他又率先表態“挺馬”,成為“勤王急先鋒”。最近他又在“救扁”議題上“先聲奪人”,後續效應有待觀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