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細數三大看點 海峽論壇變身“名牌”

2012年06月25日 07: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有萬名臺胞參加的第四屆海峽論壇已經閉幕。大陸對臺研究學者徐博東的觀察是:“海峽論壇已經從品牌走向名牌。”也有輿論幽默比喻:“這是兩岸交流最大的‘江湖’。”與會者五行八作,談論的話題從和平發展到柴米油鹽,廣泛參與的人氣、所議話題的家常、惠臺政策的宣佈,成就了海峽論壇之名。

  論壇看點一:甜蜜

  曾寫過《甜蜜蜜》等名曲的臺灣詞作家莊奴先生已經91歲高齡,他現身論壇即興填詞:手牽手心連心,感恩大中華,媲美日月心,團結起全球的中國人……

  其實,本屆論壇上的“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最適合的音樂還是老歌《甜蜜蜜》,這是海峽論壇首設“婆婆媽媽”的話題,兩岸200多位“海峽配”代表在論壇上交流夫妻相處、婆媳互動的經驗,傾訴兩岸婚姻的煩惱,民政部部長到場聆聽,記錄下這些兩岸家庭的困惑所在:養老金、戶籍、出入境……表示將盡可能解決在臺大陸配偶遇到的問題。

  臺灣民意代表陳雪生在論壇上説,兩岸配偶的心願其實都很簡單,就是希望切身的合法權益可以得到保障,一些複雜的手續可以被簡化。他呼籲臺灣當局也為“海峽配”們開方便之門。福建省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在論壇期間揭牌。目前,兩岸婚姻數量已達32萬多對,正以每年逾萬對的速度增長,兩岸婚姻已成為兩岸交流中一個重要方面,有媒體將之形容為“三通”之外的“第四通”。

  論壇看點二:民生

  在本屆海峽論壇上,兩岸普通百姓的代表一起逛廟會、拜媽祖、祭“國姓爺”, 閩南文化、客家文化、鄭成功文化、陳靖姑文化……凝聚起兩岸間的共同記憶和話題。此外,經貿、旅遊、科技、農業、宗教、出版、物流、醫藥、婚戀、育兒……29場活動,令與會者各得其所,暢所欲言。

  海峽論壇的特點之一是“草根”,“普通民眾能談些什麼”?“有必要花費這麼多人力物力講些家長裏短、族譜鄉情嗎”?台灣網評論指出,事實證明,雖然相較于兩會商談和國共論壇這些“政治家和精英交流平臺”,海峽論壇顯得博雜,但卻是兩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實踐也一再證明:兩岸未來的走向,歸根結底是由兩岸人民決定的,普通百姓的論道同樣能對歷史進程産生決定性影響。 

  由兩岸百姓來説民生話題,這樣的討論不華麗,卻實在,落在老百姓的心裏。

  論壇看點三:惠臺

  第四屆海峽論壇上,大陸宣佈了系列惠臺新舉措。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分析認為,海峽論壇再次主動釋出多項惠臺措施,從一個側面顯示出大陸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努力方向。一方面,大陸繼續通過推動深化兩岸政治互信、加快推動ECFA後續商談、促進兩岸文化合作等,鞏固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另一方面,更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加強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

  臺灣島內對大陸開放進口臺灣稻米反響強烈。臺灣優質好米名聲在外,但近幾年卻生産過剩,惠臺新措施傳來,各稻米産區不分藍綠都表示“很高興”。臺灣農業主管官員也馬上回應:臺灣米庫存量外銷沒有問題,下半年可外銷稻米5萬噸,只要大陸一公告臺灣稻米準入標準,馬上就可辦理出口。中評社對此發表評論説,臺灣農村可望從“無米樂(因生産過剩,稻田休耕)”蛻變為“有米樂”,正等待起跑!(邰文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