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期待以大格局開啟兩岸互動新篇章

2012年04月24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馬英九第二任期就職日臨近,島內學者表示,希望馬英九在第二任期裏,以大格局開啟兩岸互動新篇章,有更開創的作為。屆時,馬英九會作何宣示?從近期臺灣方面的幾項舉措中或可見其端倪:

  其一、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胡吳會”上首度表示,認同“兩岸同屬一中”,並重申“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反映出國共高層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個原則上已形成交集,達成共識,將在未來加以鞏固。

  其二、派出候任副領導人吳敦義“以官扮民”,率團參加博鰲論壇年會。“李(克強)吳(敦義)會”與“胡吳會”相得益彰,使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政治互信與經濟合作得到鞏固和發展。

  其三、睽違3年之後,馬英九親自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此文化活動的意涵不言而喻。這一點可從民進黨對其進行高分貝質疑中得到反證。 

  與此同時,吳敦義在博鰲記者會上又提出了兩岸政治接觸3條件:兩岸累積足夠的誠意和善意;臺灣內部達成更強更高更一致的共識;民意的支援。這個説法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實則虛與委蛇,施行的仍是拖字訣。若按此條件,兩岸要開啟政治接觸與和平對話之門將遙遙無期。臺灣內部的結構性矛盾與藍綠對立長期存在,在兩岸問題上要達到“更強更高更一致”,短期內難做到。回顧兩岸洽簽ECFA時,臺灣內部並未達成一致共識,反而是在民進黨的一片反對聲中簽署而成,後來也被民進黨“概括接受”了。

  國民黨一方面為兩岸政治接觸與和平對話設置高門檻,一方面又向大陸提出“擴大國際空間”等要求,顯得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看來事情不那麼容易。

  積極創造條件,開啟兩岸和平對話之門,為臺海地區締造永久和平,是海峽兩岸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國民黨作為臺灣的執政黨,不僅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機遇、有權利,更要有擔當、有魄力,應站在歷史潮流的前頭,開創新局。希望不要空負期待。(陳勤浩 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