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ECFA是民進黨無法回避的關卡

2012年04月19日 09: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5名主席候選人中,許信良率先提出以“概括承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政見,其他4人還未表態。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發表點評文章指出,兩岸經貿關係是不能忽略的經濟路線,繼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民進黨主席選舉又成為中間選民觀察民進黨對兩岸經貿有無反省能力的焦點,ECFA必然會是民進黨無法回避的關卡。

  文章摘編如下:

  在民進黨5名主席候選人中,許信良率先提出以“概括承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政見。或許其他4人可能懾于偏激型黨員而不敢就此表態,但實際上,ECFA必然會是民進黨無法回避的關卡,不通過此一關卡,就拿不到2016年選舉有勝算機會的門票。 

  許信良早在20年前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就主張臺灣的經貿路線應“大膽西進”。當時,包括李登輝在內的國民黨官員,主張“臺灣的經濟發展要以大陸為腹地”。可見20年前,臺灣朝野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路線,本有共識,若按此推動,臺灣經濟早就應該脫胎換骨。 

  然而,李登輝後來大為反覆,竟提出“戒急用忍”,人為地阻撓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民進黨則在進行黨內大辯論後,將“大膽西進”調整為“強本西進”。等到2000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後,事實證明,它既無力為臺灣“強本”,也拼命限制“西進”,可謂兩頭落空。臺灣經濟發展因而大受局限,並且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遭到邊緣化。 

  馬英九有鋻於此,于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以主張簽署兩岸ECFA(當時稱為綜合性經濟協議CECA)為政見,希能為臺灣濟找出明路。馬當選後,ECFA順利簽署。在此過程中,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以所謂的意識型態立場,激烈反對ECFA,但終不敵支援兩岸經貿合作、互利雙贏的主流民意。 

  蔡英文只好於今年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前,承諾“概括承受”ECFA。這就表明瞭蔡與民進黨對ECFA的政治性、惡意性詆毀,完全失敗。現在許信良又依循蔡英文的主張。與蔡不同的是,蔡之調整立場是為了爭取中間選票,許卻在黨主席競選中,必須面對意識型態較為強烈的黨員,因而阻力較大。 

  如果民進黨其他的主席候選人對此裝聾作啞,只能説明他們無心也無力引導黨意走向建設性的兩岸經貿關係,偏偏兩岸經貿關係是臺灣處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又遭逢美國經濟不景氣、歐洲債務危機未解的形勢下,不能忽略的經濟路線,因此,繼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黨主席選舉又成為中間選民觀察民進黨對兩岸經貿有無反省能力的焦點。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