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民進黨該不該每天想著2016?

2012年04月11日 09: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呂秀蓮近日公開説:“千萬不要只想著2016,每天想著2016的人,一定會把臺灣玩掉。”臺灣《中華日報》近日發表社論指出,民進黨內“不能每天都想著2016”之説,不免使人聯想到是為了圍堵蘇貞昌,民進黨身為最大“在野黨”,居然為了山頭利益而不談黨的整體利益,民進黨到底該不該每天想著2016?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選舉已于9日起開始接受領表並辦理登記,民進黨未來“竟是誰家之天下”?自然引起各方關切,新任黨主席將領導黨何去何從?更是各界所關心。從部分黨內重量級人士的談話,讓人覺得民進黨似乎不在意2016年能否成為“執政黨”,倒很在意繼續成為“堅強的在野黨”。 

  比如呂秀蓮公開説:“千萬不要只想著2016,每天想著2016的人,一定會把臺灣玩掉。”所以她主張“接下來4年一定要認真擔負起監督的責任”。民進黨是最大“在野黨”,監督當局乃為無可旁貸之責。依照民主政治常軌,“在野黨”扮演好監督的角色,同時展現應有的“執政”能力,贏得民眾支援,下一次選舉就有可能成為“執政黨”。 

  因此,在野黨“認真擔負起監督的責任”,與“每天想著2016年”,有著因果關係,兩者不能偏廢,除非民進黨不想在2016年取得“執政權”,除非民進黨以成為永遠“在野黨”為滿足。另一種相似論調出於“獨派”。“獨派”聲勢下挫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唯彼勢雖弱,聲音卻很大,每逢選舉總不缺席,尤其是對民進黨主席一職興趣尤大。 

  有意問鼎黨魁的民進黨人士,吳榮義、蔡同榮二人具有明顯的“獨派”色彩,蘇煥智則傾向“獨派”。陳水扁“執政”時擔任“考試院長”的姚嘉文是“獨派”大佬,他正努力從3人中協調出一人,為“獨派”披掛上陣,他表示“不放棄黨綱、黨章中的‘臺獨’立場”,意謂“獨派”也必須有人參選黨主席。 

  如果堅持“臺獨”路線者當選民進黨主席,那麼民進黨之於2016,很可能流於一種奢想,因為在藍綠一對一較量之下,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非獲得總投票數過半選票不能篤定當選,民進黨如果扛著“臺獨”大旗,即使拼卻全力,也難以掌握選舉過半選票。故而,若新任黨主席過度標榜“臺獨”立場,豈不是另一種只圖民進黨成為“在野黨”的思維模式? 

  民進黨內“不能每天都想著2016”之説,不免使人聯想到是為了圍堵蘇貞昌,因為有人認為蘇貞昌便是“每天想著2016的人”,而他又與“獨派”疏于往來,他若當選黨主席,“獨派”勢力就會繼續式微。其實剛性政黨以作為選舉機器為先,民進黨應該思考的不是某一個人會在2016年如何,而是民進黨在2016年會如何,簡言之,便是能否擊敗國民黨取得“執政”權,還是繼續成為在野黨? 

  在此目標下,民進黨新任黨主席就是黨的指揮官,如果又具有選舉勝出的能力,他就是問鼎的不二人選。這個人可以是蘇貞昌,也可以不是蘇貞昌。但民進黨卻只見派系為鞏固勢力而相互鬥爭。蘇貞昌有所謂“新蘇連”也是派系的一支,同樣和其他派系或明或暗的鬥爭。大家想的是黨魁之爭如何出頭,雖未到“殺得刀刀見骨”的地步,卻不容有人遙想“2016”。 

  政黨的權力來自選舉,選舉是零和遊戲,贏的全拿。民進黨身為最大“在野黨”,居然為了山頭利益而不談黨的整體利益。借著這次黨主席選舉,民進黨應向全民政黨方向邁進,黨工與黨員都應該“每天想著2016年”,排除一切有礙取得“政權”的障礙,好讓民進黨儘快成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