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赦扁”操作:內部化?外部化?

2012年03月31日 09: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島內深綠社團發起的“轟轟烈烈”的救扁行動,近來令民進黨左右為難頗為頭疼。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綠營內部對於是否行動要求當局“特赦”陳水扁有所分歧,民進黨中常會之所以做出“避免個人行動”的決議,當然是認知到社會對此事的觀感欠佳。民進黨之所以還在玩“赦扁”的遊戲,未必是出於對陳水扁的關注,而是覬覦他的剩餘價值。民進黨仍想將陳水扁的問題“外部化”,但其實卻始終是民進黨內分歧矛盾的“內部化”難題。

  社論摘編如下:

  對於“特赦”陳水扁的問題,民進黨中常會決議現階段的目標只放在“保外就醫”,要求黨內公職人士避免“個人行動”;但仍有多名“綠委”簽下“赦扁”聯署,和民進黨中央唱反調。對此,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民進黨,似乎束手無策。

  發起“特赦”陳水扁聯署的“立委“陳唐山説,他不覺得民進黨中央的口氣有“那麼硬”,還嗆稱“‘立委’又不是黨中央派任的”。言下之意,黨 的決議可不理會,個別“立委”應有自由行動的空間。扁嫡系“立委”高志鵬則説,“赦扁議題”是國民黨要頭痛,怎麼會變成民進黨頭痛;他主張,黨不必“將外部問題內部化”。

  綠營救扁之所以出現這種立場歧異的現象,原因有幾:第一,各人與扁的親疏有別,尤以“獨派”社團及與扁關係密切的“一邊一國”聯線表現最為積極,其中亦摻有吳淑珍指稱的“拿人手軟”因素。第二,與黨內的權力鬥爭有關,各派系借此杠桿5月黨主席及兩年後“七合一”選舉的卡位,而各懷盤算。第三,與民進黨多年來怯于處理此事有關,當初案發時既極力挺扁,導致他定罪後難以切割,以致今天仍在社會正義和政黨利益之間徘徊難決。所以,“赦扁”議題成為民進黨的“內部議題”;因而有人主張黨中央應命令立院黨團對此議題“團進團出”,以免黨內分裂。

  事實上,民進黨中常會之所以做出“避免個人行動”的決議,當然是認知到社會對此事的觀感欠佳。陳水扁不認罪、亦不道歉;綠營雖可以健康為由要求當局讓他“保外就醫”治療疾患,卻絕非要求馬英九“特赦”的正當理由。問題就在,民進黨既從來沒有勇氣譴責陳水扁的違法失德,對“獨派”扁迷將陳水扁奉為“臺灣國”的旗手也就難以反駁,乃至時不時要被這些深綠“極獨”的團體牽著鼻子走,這完全是自食其果。

  陳水扁以政治明星之姿登上臺灣地區領導人之位,透過民粹召喚,帶給了嚮往“新國家”的民眾無限希望,這是那波“本土化”迷思的附加産物,也因此部分“扁迷”迄今仍拒絕將他從神桌上移開,但民進黨明知陳水扁的形象已經轟然崩毀,卻又不肯公開反省,亦無力與扁切割,因此使陳水扁的陰影仍在綠營天空流連不散,這也使得陳水扁的問題始終皆有“內部化”的效應。

  陳水扁的政治定位有三極化的現象:對深綠支援者,他是至高瑰寶;在多數民眾眼裏,他是臺灣之恥;但在民進黨手中,他則成為一個政治工具,“外部化”時可“使國民黨頭痛”,“內部化”時卻成了“使民進黨頭痛”的燙手山芋。這正是臺灣民主化進程中難以咀嚼、也消化不良的一頁:在這裡,不僅不斷虛耗臺灣的民主能量,也卡住了民進黨的提升與轉化。

  事實上,民進黨之所以還在玩“赦扁”的遊戲,未必是出於對陳水扁的關注,而是覬覦他的剩餘價值。但是,若將“赦扁”操作過度“外部化”,民眾對民進黨“死抱阿扁”的態度恐怕難有好感,因此也使得黨中央對“外部化”有所顧忌。何況,陳水扁若獲得“特赦”,對民進黨將是正面幫助居多或是負面效應居多?以陳水扁在獄中仍不斷指指點點的表現,他出了牢籠絕不可能甘於沉默,屆時整個黨豈不又要受制于他?因而,若將“特赦”扁“外部化”,倘待扁真獲“特赦”,那對民進黨必將是一個如蛆附骨的“內部化”議題。

  高志鵬説“赦扁議題”應該是國民黨頭痛,而不是民進黨頭痛;這種説法,正是典型的“工具化”思維。拖了5年,民進黨仍想將陳水扁的問題“外部化”,但其實卻始終是民進黨內分歧矛盾的“內部化”難題。依高志鵬的説法,“外部問題不要內部化”;但是,民進黨對“赦扁”操作的猶豫踟躕,卻又顯得不敢貿然“將內部問題外部化”。進退失據,內外兩難,這正是民進黨今日所處困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