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溫總理“詩典”話兩岸

2012年03月16日 08: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説起臺灣,我就很動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年10場兩會記者會,在回答有關兩岸關係的提問時,以詩詞始,用詩詞終。

  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閉幕,溫家寶迎來總理任內的最後一次兩會記者會。 

  “情天再補雖無術,缺月重圓會有時”,溫家寶當天引用臺灣詩人林朝崧的詩句説,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的大業一定能夠實現。

  9年前,溫家寶首次以總理身份在人民大會堂面對中外媒體。他用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哀歌《望大陸》,表達“儘早恢復兩岸的對話和談判,爭取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景。2004年,他又以臺灣詩人丘逢甲的28字詩《春愁》,道出對祖國和平統一的期盼。

  除了詩句,還有古語典故。2005年兩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溫家寶用“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的中國古話表明大陸對該部法律的立法用意。

  2006年、2007年、2008年,溫家寶分別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詩句,強調兩岸經貿關係“加強合作、互利共贏”的道理。

  2010年當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尚處商談階段時,溫家寶以《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表達對商簽協議過程雖複雜,但問題總會解決的信心。2011年他又以典出《漢書武五子傳》的“骨肉之親,析而不殊”,回應兩岸對推進ECFA後續談判進程的關心。

  即將年滿70歲的溫家寶曾在記者會上多次表達去臺灣“走走看看”的心願。三年前,他説,“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臺灣各地去走、去接觸臺灣同胞”,“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2010年,他再次表示,“我去臺灣的願望依舊是那麼強烈”,“不要因為50年的政治而丟掉5000年的文化”。

  “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溫家寶在3月14日的記者會上説,“我常想,難道幾千年的文化恩澤就不能消弭幾十年的政治恩怨?”句句話語都體現了總理對臺灣的深厚感情。(陳孟統)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