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陳菊成代理黨魁 民進黨主席改選增變數

2012年02月23日 09: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昨日,民進黨中執會推舉高雄市長陳菊為代理黨主席。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陳菊從一路堅拒到態度鬆動,進而取代永遠的總召柯建銘,看得到蔡英文強力主導的影子。然而,如此佈局也埋下“黨魁爭霸賽”變數與不信任種子,可能加劇黨內相互猜忌。

  評論摘編如下:

  最先主張陳菊代理主席的是謝長廷,謝多次勸進,陳菊總以市政優先拒絕,謝的遊説動作,不少綠營圈內人解讀為“以陳菊卡蘇貞昌”,也是“反蘇聯盟”佈局的一環。 

  比較特殊的是,與謝關係不錯的蔡英文也加入“勸進團”,農曆春節親自出馬遊説並及兩度在中常會後單獨會見。蔡英文身為黨魁或許不樂見派系爭鬥臺面化,以“平衡者”姿態請托陳菊接下代理主席一職,這是從善意的角度解讀。 

  但從權力競合角度來看就有很多想像與解讀空間。政壇皆知,蔡英文與蘇貞昌井水不犯河水,蘇又是蔡2016的潛在競爭對手,如果,蘇在下屆黨主席改選先取得戰略要塞(黨主席),勢必增添蔡再起變數,蔡蘇競合關係充滿矛盾。有黨內人士對蔡英文強力主導陳菊接任代理主席與未來黨主席,甚至與2016年選舉做某種程度的連結。

  其次,謝長廷與蘇貞昌長也是處在關係長期緊張狀態,蘇謝是死對頭,抗拒蘇獨佔黨權,而忌憚蘇貞昌與新潮流合作,不想讓“新蘇係”獨大的還有遊錫堃系統、本土社團、扁係以及擁護蔡英文的人馬。 

  不容諱言,各路英雄好漢以及小派小繫領導人或公職寄望的全都是蔡英文再起、再戰2016,“防蘇聯盟”自然集聚在蔡英文麾下。已經言明一肩扛起敗選責任的蔡英文,最聰明的作法是,不要介入黨內的派系競爭,當一個未來調解黨內紛爭的“公道婆”。如今,蔡英文自覺或不自覺跳進派系競爭圈中,也從“共主”變成派系中人。這樣的選擇對蔡英文是好?還是不好?政治情勢變化很快就會有答案。 

  尤其,黨內已傳出,陳菊擔任代理黨主席之後,接下來“勸進團”會不會進一步勸進陳菊競選黨主席,直接與按兵不動的蘇貞昌對壘?陳菊的態度變得很關鍵。 

  目前,有一個説法,陳菊只接代理主席不會加入黨主席改選,若是如此,不論是謝長廷親徵或代理人應戰,以謝係為首的“反蘇聯盟”實力恐難與新蘇大軍對抗。若是陳菊對黨主席起心動念,陳菊與蘇貞昌實力的競爭恐將白熱化,兩軍壁壘分明,擴大黨內紛爭,民進黨內部裂痕可能加劇且深化。這個情勢是兩敗俱傷之局。 

  熟悉綠營政治生態人士分析,如果,防蘇聯盟耗費如此大的力氣還無法擋住蘇貞昌的班師回朝(黨主席),受傷最大的莫過於蔡英文本人。

  第一,如果,陳菊接下代理黨魁一職卻堅拒競逐黨主席改選,蔡失面子不説,也傷了自己;其次,如果防蘇聯盟戰敗,蘇貞昌順利入主黨中央,蔡已喪失2016年選舉的主動權,接下來只能處在被動守勢地位,只能等待2014七合一選舉的選舉結果。 

  另一個小傷則是,蔡英文在勸進陳菊過程中,手腕不夠成熟,無形中得罪或讓“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覺得不受尊重。那就是,蔡英文派了一位核心幕僚勸退老柯,希望他不要接代理主席,也有人認為老柯與蘇貞昌關係不錯,擔心老柯運用代理主席可能偏袒蘇,這些傳聞讓柯建銘心裏很不是滋味。 

  柯建銘向來被認為是永遠的“保皇派”,也就是效忠任何一位民進黨內領導人,與各派系領導人保持友好的等距關係。蔡英文不經意間把可以成友軍的重量級人物往外推,只能説政治經驗與成熟度有待磨練。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