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馬當局財經老將留任有利於兩岸經貿合作

2012年02月01日 08: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馬英九新一屆行政團隊的人事安排備受矚目,昨日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陳衝公佈了新“內閣”的成員名單。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有人認為,新“內閣”的名單足以證明馬英九未來4年的施政目標是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其中,熟悉兩岸經合政策的官員得以留任,有利於延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從而省去“過渡期”和“適應期”,令ECFA後續協商能更快上路。

  評論摘編如下:

  自馬英九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新一屆行政團隊的人事安排備受矚目。按計劃,新舊“內閣”下週一才正式交接,但昨天上午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敦義率領“內閣”總辭後,下午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陳衝即公佈了新“內閣”的成員名單,一來避免外界的種種猜測和謠傳對人事佈局造成不必要的干擾,二來又可展現新團隊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

  馬英九第一任期籌組過兩屆行政團隊。第一個是學者氣息濃厚的劉兆玄“內閣”,雖制訂和積極推動了一系列振興臺灣經濟的政策,如以輔導企業轉型併發展下一世代臺灣主要産業為目的的6大新興産業政策,以及發放消費券等,但無奈“生不逢時”,2008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銀行破産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重創以出口為導向的臺灣經濟。相較于學者出身的劉兆玄,有豐富行政歷練的吳敦義政治嗅覺敏銳,上任不久穩住了陣腳,尤其在選戰期間與馬英九配合無間,為國民黨成功連任奠定了基礎。

  即將走馬上任的陳衝“內閣”將是馬英九第二任內的首個行政團隊。與第一任不同,馬英九首次任用財經技術官員“組閣”。陳衝曾任保險司長、金融局長、財政部次長、金管會主委、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等主管財經工作的要職,有“金融才子”的美譽。有人認為,這足以證明馬英九未來4年的施政目標是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其實,4年前“拼經濟”已是馬英九當局向選民許下的競選承諾。而4年後的今天馬當局也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2010年經濟增長率高達10.47%,創下近23年新高,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新加坡;2011年臺灣競爭力已躍升至全球第6位。馬英九任用陳衝“組閣”,不僅僅是“拼經濟”,更重要的是讓廣大基層民眾也分享到經濟建設的成果,讓冰冷的增長數字轉化為民眾的切身感受。

  此外,馬英九的兩岸經合政策一直得到島內多數民眾的支援,而這次號稱“財經小內閣”的幾位官員,如“經建會”尹啟銘、財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劉憶如、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施顏祥和“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等人過去就曾積極參與推動ECFA、陸資入島、兩岸金融合作等政策。尤其尹啟銘更是馬團隊中為ECFA辯護的“第一勇將”。這些熟悉兩岸經合政策的官員得以留任,有利於延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從而省去“過渡期”和“適應期”,令ECFA後續協商能更快上路。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