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宇昌案,壓垮蔡英文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1年12月15日 08:35: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在國民黨的窮追猛打下,宇昌投資案日前在臺灣政壇持續延燒。宇昌案的真實情況,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清楚。而通過媒體的報道,我們大致可以了解一些宇昌案的情況。

  據媒體報道,2007年2月,當時的民進黨“政府”為了推動生技産業發展,決定透過“國發基金”撥款成立TaiMed Group(後中文名稱定為臺懋生技,後改名為宇昌生技),以尋求與美國公司Genentech合作研産艾滋病新藥。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參與了該案的決策工作,但5月即隨“內閣”總辭而卸任。2007年8月31日,蔡英文兩度發函要求“國發基金”向宇昌公司撥款,當天“行政院”屬下的“經建會”就以極機密專簽方式核可;2007年9月3日“國發基金”撥款新台幣4000萬元(新台幣 下同),兩天后,蔡英文接任宇昌公司董事長。而蔡家也入股宇昌公司,2008年政黨輪替後才將持股全數出售,獲利約1000萬元。

  宇昌投資案遭人質疑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投資案內容普通,看不出為何設“極機密”,難道有不可告人之處?何美玥當初上簽的身份是“政務委員”兼任“經建會主委”,不是“國發基金”召集人,但何美玥卻簽署“國發基金”相關投資文件,不符合慣例;宇昌投資案跳脫一般正常程式,並沒有事先成立公司、遞交項目計劃書、交付審查;蔡英文知道“國發基金”要投資臺懋(宇昌),之後又出任宇昌董事長,“2月的蔡英文‘副院長’批給8月的蔡英文宇昌募集人”;蔡英文在卸任後以何種身份要求“經建會”撥款?為何要拉蔡家投資?蔡家的公司當時是否為空殼公司?蔡家有否從中獲取暴利?

  據媒體披露,“宇昌生技案”是社會上早就有所議論的一樁舊案,早在蔡英文四年前卸任“行政院副院長”、轉任“宇昌生技”公司董事長時,就有媒體質疑其違反“旋轉門條款”,並暗示其批撥資金“挪火為自己煮食”。只是在當時並未引發普遍注意。國民黨選在此時窮追猛打,難免也遭人質疑是為了選舉。而且,國民黨團隊在細節問題上被民進黨抓住把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看錯公文日期),案件的焦點已經被從“蔡英文有沒有違法”轉換成了“劉憶如是否應該下臺”。民進黨的這種“乾坤大挪移”實在令人感嘆。而且,民進黨已開始全面反擊,宇昌案接下來會燒到哪,恐怕很難預料。畢竟,這樁投資案雖然可能確有瑕疵(主要當事人蔡英文、蘇貞昌的回避躲閃耐人尋味),本身卻似乎並沒什麼不妥(任何“政府”都會進行一定的投資),何況馬英九當局也在給宇昌注資,如果不能抓到實實在在的把柄,恐怕接下來很難再佔多大便宜。有評論説,國民黨現在是在學習當年民進黨的打法,而民眾的厭煩情緒似乎也確實在上升,應該引起馬團隊警覺。
 
  國民黨內部仍有資訊溝通、配合不暢問題

  檢視宇昌案延燒過程,可以發現,國民黨內部仍有資訊溝通不暢、配合失調的問題。宇昌案由國民黨“立委”邱毅最先拋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迅速跟進、炒熱了氣氛,行政部門則相對謹慎,但是顯然也是“樂觀其成”、從旁協助了的;後來形勢不對(劉憶如因文件日期誤植遭綠營攻擊,焦點被轉移),吳敦義等也更直接地插入進來。從宇昌案操作過程可以看出,這一次國民黨內部的配合程度明顯提升;但是,仍有很大改善空間。馬英九身兼“總統”、國民黨黨主席與國民黨推舉的候選人三重身份,馬的競選團隊原本就應該跟當局有關部門、國民黨黨團密切溝通、相互配合,一定程度上取得當局和黨團支援更是理所當然的;邱毅拿到宇昌案資料,完全可以先提交國民黨內部、競選團隊,內部先進行評估,該解密的解密、該調查的調查,“成立調閱小組詳查”,理清頭緒,找出最佳的打擊著力點(比如是程式瑕疵還是圖利),挑一個最合適的時機(比如選前一週而不是一個半月)拋出來,打他們個措手不及,而不是像現在搞成“歹戲拖棚”,反而成了不清不楚、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公案”一樁,坐實了民進黨的“栽贓陷害”説。

  宇昌案真能成為擊敗蔡英文的“封喉一劍”?目前形勢好像不是那麼樂觀。宇昌案令蔡英文選情受重挫是實,但能否成為壓垮蔡的最後一根稻草恐怕很難講,畢竟現在離投票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還有修補、改善、反擊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如果不能找出其真正違法之處,僅憑“程式瑕疵”如何打垮蔡英文?

  如果宇昌案沒有發揮最大作用、成為真正的“封喉一劍”,馬競選團隊執行總幹事、掌選戰兵符的金溥聰應負主要責任。而作為國民黨黨主席兼參選人的馬英九,則起碼應該拍拍邱毅的肩膀,跟他道一聲:辛苦了,謝謝!(許玉燕)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