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政商關係最近受到檢視。吳敦義受訪時説,蔡英文在任臺灣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時批准行政主管部門“國發基金”投資臺灣宇昌生技公司,她在卸任後卻自己去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臺灣《聯合報》26日發表社論指出,縱觀臺灣經濟建設發展,有誰如此大膽地將“政府基金”導入家族事業?有誰赤裸裸地出任自己主導的政策産業的董事長?蔡英文難道是劫公濟私的“羅賓漢”?
社論摘編如下:
宇昌生技的操作手法,與聲名狼藉的“鐽震案”十分類似。鐽震公司是陳水扁為了自己卸任後能繼續操控臺灣的軍火買賣而設,當時“中鋼”、“中華電信”等公營部門均奉命出資,邱義仁則試圖主導將之變成陳水扁人馬入駐的民營公司;其間,未經任何正常的預算及公司設立程式,即內定由民進黨大掌櫃吳乃仁出任董事長。當時,一則因鐽震計劃太過惹眼,二則是當時陳水扁敗象已露,以致這個劫公濟私的密謀被媒體揭發後,遂告見光死。
鐽震公司是欲將陳水扁當局投資的公司轉為陳水扁人馬盤踞的民營公司,宇昌生技則是直接由“政府”投資蔡英文的家族企業。事情是這樣的:蔡英文在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任內大力推動生技産業,包括遊説法令的鬆綁及賦稅的減免;若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是從臺灣生技産業的發展架構著眼,自是為社會興利的正辦。但是,2007年4月,蔡英文借副負責人的職位,一手主導專案核準“國發基金”出資6.6億元(新台幣,下同)投資“臺懋生技”的創投案後,次月蔡英文即辭去副負責人職位,9月她便代表臺懋股東搖身成為宇昌生技的董事長。問題在於:臺懋是百分之百的蔡氏家族企業。
簡單地説,蔡英文在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任內為自己量身打造了卸任後的出路,終點正通向自己的家族事業。此事的主要爭議點包括:一、主導“國發基金”投資自己家族的事業,這涉嫌假公濟私。二、利用生技産業發展條例的立法鬆綁,為自己免除“旋轉門條例”的規範,卸任後直接出任董事長。三、以發展生技為名,大開免稅的便門,研發支出3.5成可抵營所稅,新募股價款兩成可以抵減5年營所稅等,有圖利自己家族企業之嫌疑。
從時間上看,鐽震公司的成立稍晚于宇昌生技,但兩者的手法如出一轍,皆是陳水扁一班人馬部署“後路”、“自肥”的思維脈絡,説不定“鐽震案”還是從宇昌生技的經驗得到了靈感和啟發。可以説,宇昌生技是“已遂”的“鐽震公司”,鐽震公司則是“流産”的“宇昌生技”。
兩相對比,宇昌生技的手法更為細緻,也因有翁啟惠、何大一等院士級人物的參與,而顯得相貌堂堂;從社會觀瞻言,自較“兩粒馬鈴薯仁”看來順眼一些;但若從濫權自肥、劫公濟私的角度看,兩者卻儼然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宇昌成立之時,“經建會”負責人何美玥聲稱臺懋創投將扮演“超級育成公司”的任務,除投資宇昌,也將投資其他生技事業。就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夕,陳水扁下臺在即,“國發基金”還快馬加鞭通過對臺懋的8億多元投資;但誰能料想到,不過短短1年後,蔡英文就將所有持股轉賣給潤泰集團,且有相當獲利,而“政府”的投資已被套牢。今天,臺灣生技産業的發展遠不如預期,蔡英文自己“見好就收”退出,但她當時許下的美好願景已化作泡影,若竟有涉及圖利之嫌,一切的討論能否就此“適可而止”?
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反駁吳敦義的質疑時,以蔡英文任行政主管部門副負責人時宇昌生技“尚未成立”為詞,指控爆料是“烏龍”;但實情則是,蔡英文核準“國發基金”投資的“臺懋創投”,就是蔡英文的家族事業,後來則是宇昌的大股東,蔡英文亦因此成了宇昌的董事長。“臺懋”吃“宇昌”的過程,可謂絲絲入扣,一氣呵成。
回顧臺灣一甲子的發展,當年為臺灣經濟立下汗馬功勞的孫運璇、李國鼎、趙耀東等先驅,有誰曾舉著重點産業的大旗來發展家族資本?又有誰如此大膽地將“政府基金”導入家族事業?更有誰直接赤裸裸地出任自己主導的政策産業的董事長?
相對而言,蔡英文若是像孫運璇那樣修法利民,那是造福社會;但她倘是為自己量身裁製一套法律,經一番操作,竟使自己成了宇昌生技的董事長,卻是顯屬可議。法也是你定的,錢也是直接流向你的家族企業;這若不是劫公濟私,至少是瓜田李下。
島內正在選舉,民進黨造謠抹黑對手,但對像蘇嘉全那筆爛帳卻一概不認。責人嚴,不可恕己寬;鐽震公司已流産,宇昌生技是否也該有個交代?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