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政策含混是蔡英文的致命傷

2011年08月24日 0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日端出“兩岸政綱”大菜,在媒體的逼問下,才間接説出“不存在九二共識”的想法。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番閃躲的態度,可預期兩岸政策將成其致命傷。而尋求“臺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過程更可能激化內部對立,讓兩岸增添新變數。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的兩岸篇是她“十年政綱”中最受中外媒體矚目的焦點,許多外媒甚至因此取消與馬英九的金門行,不過蔡英文昨天端出的內容印證了這確實只是“大綱”,並未提出具體內容。

  以最受媒體關切的“九二共識”問題為例,蔡英文在政綱中並未提及,直到媒體座談時一再逼問,蔡先以“國民黨應該坐下來檢討”回應,最後才以“無論是李登輝或是辜振甫先生都説沒有‘九二共識’。因此如果它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就沒有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的問題”,非常間接的説出“她也認為不存在”的真正想法。

  既然沒有“九二共識”,那要如何定位臺灣?蔡英文並未正面回應,只強調,必須透過民主機制形成一個內部的共識,或許可以稱它作“臺灣共識”,並認為“這對將來與大陸建立和平穩定的互動,以及可長可久的架構,是非常關鍵性的條件與過程”。

  也就是説,蔡對最可能引發對立的“主權問題”並不做任何決定,表面上是採民主態度“交給大家來決定”,實際上,這種鄉願的態度,很可能在尋求內部共識過程中激化內部對立,而未定論的“主權問題”,更為兩岸關係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對ECFA後續處理問題的態度也是一樣,蔡英文在政綱中只表示“ECFA與兩岸經貿協議之後續談判,應遵循民主程式,並從臺灣地區整體利益之觀點,審慎檢視現有協議內容與執行情形,作為調整的方針”,並未論及存廢。而是在媒體詢問時才表明“民眾自己會做出判斷,有沒有‘公投’的必要”,同樣又是將爭議性問題丟回由公眾來決定。

  對政治人物而言,模糊化的兩岸政策確實是最保險的作法,但對於真正想要了解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未來的民眾來説,這樣的政策,無疑的,充滿太多風險和變數。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