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至今走不出“李登輝情結”?

2011年07月26日 13: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5日刊出社論説,臺灣政治這十幾年來始終陷在一個矛盾糾結的情境:一方面“朝野”政黨都喊著世代交替,另一方面政治領袖的汰換率卻驚人的低,導致十幾年來還走不出“李登輝情結”。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已經過兩次政黨輪替,但臺灣的政治這十幾年來始終陷在一個矛盾糾結的情境:一方面“朝野”政黨都喊著世代交替,另一方面政治領袖的汰換率卻驚人的低,導致十幾年來還走不出“李登輝情結”,甚至跨不過“李登輝時代”,自他卸任以來,這個人還企圖扮演權力指導者的角色。

  李登輝在卸任前最大的心願就是要當“傳教士”,沒想到,不過半年,他就風風火火搞起臺聯黨,剛開始是要裂解國民黨的本土派,裂解不成反倒成了“獨派”的週邊根據地,讓宣示“中間路線”的繼任者陳水扁一年不到就破功。

  扁執政8年,與李登輝貌似情投意合,實則緊張萬分,扁對他既請益又恐嚇,但恐嚇卻又不敢當真,為了繃緊選情,鞏固“獨派”選票,“臺聯黨”扮演的角色都形同民進黨的指揮者;如今,“臺聯黨”甚至一席“立委”都無,卻因為結合“獨派”,對民進黨仍有強大磁吸效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可以軟切割的方式不理陳水扁,卻不敢不緊緊靠著李登輝。

  李登輝對政治權力的強烈渴望,讓他的政策專業逐漸模糊。再舉一例,李登輝是農經專家,然而,在他任內發生過史上最大的“農民運動”。

  如今他又批馬當局“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沒有做好,並以自己擔任“省主席”時代的“8萬農業大軍”自豪,批評現在卻有30萬甲休耕地,非常可惜。他又忘了,在他出任“省主席”之後,一路從副領導人到領導人,掌權12年,為什麼他所主張“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的政策方向無法持續?遑論臺灣的農業規模還是在他任內開始縮小的。

  當然,號稱要世代交替的藍綠政治領袖,對這位曾經呼風喚雨的人不必更不該再受他擺布,否則,臺灣政治還有什麼未來性可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