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挑起族群對立 選舉政策自相矛盾

2011年07月11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蔡英文近日提出的“農業政策”,香港中評社10日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的農業政策自相矛盾,沒有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急就章。同時還用這樣的政策攻擊當臺當局,挑起“族群對立”,這和4年前謝長廷的老路有何區別?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近日又開出選舉支票。聲稱“一旦當選”,就會“推動農業基本法立法,要讓農地活化,休耕的農地,可以種植生質能源作物、造林及其他作物,讓臺灣的糧食可以自給自足。”在推行種植高價值農業産品的臺灣,蔡英文反而主張農民種低價值農産品,“政見”一齣,立馬遭到網友吐糟,有人更質疑蔡英文主要目的不在幫農民,而是在挑起族群的對立。 

  蔡英文的農業主張有3個“賣點”,一是活化休耕地,二是種植“生質能源作物”,三是讓島內糧食自給自足。對此,有網友認為蔡英文的“政見”太空洞,可操作性成疑,還提出一連串問題,希望蔡英文回應。 

  臺灣之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推動稻田休耕,是擔心加入WTO之後谷賤傷農,因此以補助方式,鼓勵農民將稻田轉種田菁、太陽麻等綠肥作物。農民在休耕後,拿到補貼以及每月的老農津貼,實際收入並不比種稻米少,甚至更多。 

  島內農業,早已從傳統農業轉型為高産值農業,但蔡英文卻提出把休耕地轉種低價值的糧食和生質能源作物,實在叫人難以理解。更重要的問題是,休耕地復耕,當局給的休耕補助金,將要繼續給嗎?如果給,那就等於叫負債纍纍的臺當局,花更多錢照顧農民,難脫政策買票之嫌。如果不給,有那個農民會笨到明知沒錢賺還去幹?雖然世界糧價在漲,但人工成本也在上升,化肥、農藥、柴油等也在漲價。 

  至於蔡英文主張種植生質能源作物,先不談成本問題,根據其他地區的經驗,雖然生質能源可以替代石化燃料,但卻不能更環保,因為生質能源作物被生物質分解或者燒荒種地,導致需要數十年甚至數個世紀的生物能源,才能補償所排放的碳。另外,為了生産生質能源,許多土地被改為農地,開發新農地會破壞生態,而生質能源的大量使用也造成糧食價格上漲。更搞笑的是,蔡英文主張開發生質能源,又主張糧食自給自足,這根本是自相矛盾,難道兩樣都只做一半? 

  由此可以看出,蔡英文的所謂農業政策,應該是急就章,沒有一個詳細的可行性研究,就拿出來現賣,讓人懷疑她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在蔡英文提出所謂“農業政見”的同時,其實網路上已經有人在配合操作。網上“專業”支援綠營的帳戶,就針對農業問題攻擊國民黨。

  2007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謝長廷,選舉口號是“和解共生”,以顯示自己要走中間路線,希望吸納中間選票。但到了選舉後期,逼于深綠的壓力,謝長廷的選舉主軸還是“族群對立、統獨、抹紅和抹黑”。蔡英文提出“和而不同”,明顯也想走中道,但最後,她能逃出跟謝長廷一樣的宿命嗎? 

  種種跡象顯示,綠營正在為“族群對立”作鋪墊,蔡英文的“我是臺灣人”,就是典型的操作民粹的政治語言。“外省人領18%”,如果不是因為蔡英文“被證實”也有領取,肯定也是綠營主打議題之一。 

  距離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只剩半年的時間,但到目前為止,蔡英文以什麼作為選舉主軸,外界還是難以看清。如果,選舉末段,蔡英文還是來“主權意識形態之爭”,走上謝長廷4年前老路,打一場操弄族群的“逆轉勝”選戰,那只能説,這是臺灣民眾的悲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