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能否走出新路

2011年05月16日 08:4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臺灣媒體分析認為,2012年“大選”將是場硬仗。代表民進黨競選的蔡英文,回避不了的一個問題就是兩岸政策。有必要厘清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究竟持什麼主張?若她當選,會帶領民進黨脫離“臺獨”之路,還是讓兩岸關係再遭重創?

  説話多變自相矛盾

  蔡英文獲得角逐“大選”的資格後,島內媒體評論説,蔡英文要打選戰,關鍵要做好兩件事,一是給出明晰可行的兩岸政策,二是完成“人格整合”,許多人在問,蔡英文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蔡英文自出道以來,其形象變化之快,經常給人以自相矛盾之感。她剛當上民進黨主席時,外界對她的評價是“清新溫和理性”。隨即遇上第二次“陳江會”在臺北舉行,她迅速“變身”,帶領一群人圍困大陸代表團,以石塊和拳腳招呼大陸記者,搖身變成“暴力小英”。

  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蔡英文先是率民進黨激烈反對,力陳ECFA對臺灣之“害”,後來為選舉考量,又突然宣佈不再做無謂抗議,再後來,變成“若執政將公投廢除ECFA”,其後又表態:“如執政將延續前朝政策”。

  其兩岸論述也是走位飄忽。她剛説完兩岸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轉而又矢口否認作為兩岸交流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

  她在一些公共政策上,也常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立場反覆。她曾狠批當局“十八趴”的補貼政策,後來發現自己也在照領“十八趴”補貼;她批評當局不重環保,要求把“國光石化”搬到沙烏地阿拉伯,但這一項目本身就是她當年任“行政院副院長”四處關説下的産物;還是當“行政院副院長”時,她曾督促臺灣“核四”趕工,現在又變成了反核鬥士,提出了2025年非核家園政見……

  如此善變,究竟是其識見與日俱增的反省,還是拉選票的投機行為?明眼人一看就知。

  假溫和的兩岸路線

  自2008年以來日益向好的兩岸關係,會不會因為蔡英文而再生波瀾?她對兩岸關係究竟持什麼主張,是島內外都關心的問題。

  在民進黨內初選的政見會上,蔡英文多次提出兩岸論述,但用詞模糊晦澀,大而化之,不細琢磨就不知所云。她提出的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似乎與民進黨過去“逢中必反”有不少反差。對此,大陸臺灣問題專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指出,蔡英文的論述只是表面溫和,實則為變相“臺獨”。

  首先蔡英文通篇仍用“中國”與“臺灣”指代兩岸,立場已經顯而易見。其次她所謂兩岸交往的前提是從“臺灣認同”出發,以臺灣價值為核心,這正是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所有“臺獨”分子的一貫論調。她還強調,處理兩岸問題不能局限于“歷史框架”,更不能被“政治前提”壓縮。這裡面,她反對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依舊,只是換了種隱晦的表達方式而已。

  從蔡英文的兩岸新論述裏,可以看出減少與大陸對抗的意圖,這是情勢使然。當前兩岸經貿往來已讓臺灣經濟重振生機,甚至在號稱綠營大本營的南臺灣,農漁民都已感受到ECFA的利多,民進黨一味抹黑、唱衰兩岸交流的老路子已行不通了。

  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上下都深知,民進黨能否拿出有説服力的兩岸政策,對“大選”勝負至關重要。因而“五都”選後,蔡英文立即自掏腰包籌建智庫,用以研究兩岸關係。在此之前,她還一直策劃醞釀所謂的民進黨“十年政綱”,但是“十年政綱”至今只聞其聲,蔡英文近期端出的兩岸論述,除了字面上火藥味降低,中心思想仍換湯不換藥。

  有一種看法認為,蔡英文從“白玫瑰”變成“暴力小英”,其兩岸政策走不出“臺獨”困境,是因為遭到了深綠勢力綁架。實際上,蔡英文的“臺獨”言行早已有之。李登輝當年提出的“兩國論”,蔡英文正是其主筆,陳水扁執政之初,曾想對兩岸政策表現溫和,假意承認“九二共識”,遭到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阻擋而作罷。

  島內媒體評論指出,拿蔡英文與陳水扁比,會發現陳水扁雖然經常滿嘴跑火車地亂罵,但卻公開承認“‘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蔡英文雖然談及兩岸時措辭溫和含糊,表露出的“臺獨”理念卻冷靜而堅定。目前看來,指望蔡英文帶領民進黨對兩岸政策做出實質性的修正,實屬奢望。(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