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封建的幽靈仍在臺灣時隱時現

2010年11月16日 09:59: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陳水扁在任內會如此貪腐,與其群眾的封建心態有關。臺灣就形式而言的確是民主社會,但封建的幽靈仍然在許多人心中徘徊,時隱時現。

  文章摘錄如下:

  人民對司法的態度,是民主成熟的最佳指標。臺灣民主化的道路已經走了幾十年,也常被引為民主化的典範。的確,就形式而言,臺灣的確是民主社會;然而,封建的幽靈仍然在許多人心中徘徊,時隱時現。

  以陳水扁案來説,過去兩年的時間,不論藍綠都對馬英九十分不滿。綠營的人認為馬干預司法,把陳水扁羈押如此之久,而藍營的人質疑為什麼陳水扁都不定罪。這兩種心態,都是封建的心態。

  綠營支援者的質欵完全沒有證據,只是自己的自由心證,想當然爾。事實上,陳水扁在任內會如此貪腐,與其群眾的封建心態有關。這些群眾至今仍然不肯接受陳水扁貪腐,甚至於仍然支援陳水扁,似乎是至死不渝。正是這種封建心態,使陳水扁有如皇帝,當然就敢為所欲為了!

  至於藍營支援者,也忘了“總統”的職權以及司法在民主政治中的意義。這些支援者似乎認為“總統”的職權無所不包,有如皇帝一樣,不論明的暗的,都應該有辦法讓陳水扁早一點定罪服刑。這不是封建心態又是什麼?這也是馬英九下鄉時,聽到民眾對他質疑“為什麼阿扁到現在無代無志(閩南語,指沒事)?”時,會感到震撼的原因。因為,他看到了封建的幽靈。
  
  儘管民眾對司法有所不滿,但不應期待“總統”干預個案。司法確有需要改革,因為民主政治下的司法也應與社會互動,才能取得社會的信任,因此,司法改革應是司法與社會互動的一個成果,而不是“總統”一聲令下的結果。“總統”拒絕封建幽靈,臺灣社會又豈能自甘淪為封建幽靈的俘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