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聚焦熱評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

2010年10月15日 16:0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香港10月15日電 臺北消息:“五中全會聚焦十二五”、“對中共十七屆五中的觀察與期許”……臺灣媒體紛紛聚焦今起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併發表評論。

  不吝篇幅推出專題報道的《旺報》,今天發表“系列社評”的最後一篇。社評指出,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的重頭戲,就是為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定調,以作為未來5年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藍圖。在大陸正面臨內、外巨大變化的當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意義及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是海峽兩岸乃至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社評認為,“十二五”規劃應以經濟轉型為核心,並同時推進全面性改革與均衡發展,經濟發展的提升與國家全面現代化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該報還刊登對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專訪。吳敬璉指出,“十二五”規劃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相信計劃一定完善,但要産生效果、要通過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大關,最重要是在執行面上要解決體制性的障礙、建立能夠創新與創業的環境,只要“中央下決心”,他不相信改革無法推動。 

  臺灣《經濟日報》發表題為《對中共十七屆五中的觀察與期許》的社論認為,歷屆五中全會多以經濟議題為主,當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在第二季已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正在研擬的新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自然格外引人矚目。尤其該項規劃對預設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在2020年實現具關鍵性意義,其重要性更不在話下。

  《中國時報》的一篇文章分析,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從十五日起至十八日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稿),將決定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和民主民生等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全景圖。其中胡錦濤提出“包容性增長”概念,很可能成為中國大陸新的發展命題。

  此外,臺灣媒體的報道和關注點,還包括有無人事變動、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