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增進互信已成兩岸高層共同語言

2010年07月15日 14:3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日本新華僑報》14日刊文説,“增進互信”已成為兩岸高層的共同語言。“胡吳會”上,吳伯雄代表國民黨做出新承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路線很有信心,會堅持下去。而胡錦濤和馬英九分別通過吳伯雄“轉達”,互致問候,也是一種善意與互信的聚合和積澱。
 
  文章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7月12日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上演國共兩黨高層互動的“胡吳會”。由於此番登場是兩岸簽署經合協議(ECFA),雙邊經濟關係發展步入正常化、機制化、制度化後的首次會晤,引起外界的格外關注。

  媒體的聚焦點是,後ECFA時代,大陸怎麼想?下一步兩岸要做些什麼?具體地説,在國共兩黨已成功主導了“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兩岸“三通”和經合協議“三個重要里程碑”後,兩岸關係發展還將有哪些新的建樹?

  落實推進兩岸ECFA無疑是“胡吳會”的重點,但從簽署ECFA引出來的有益啟示更值得重視和關切。胡錦濤強調了三點體會,一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二是兩岸雙方增進在共同政治基礎上的互信,對下一步兩黨和兩岸關係發展至為重要;三是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通過增進互信,求同化異,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不難發現,“互信”兩字是這裡傳遞的核心資訊。而“互信”的內涵是“政治基礎、民族認同、整體利益”這三個關鍵詞。增進互信是當前深化兩岸關係的重要動力和保證。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