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辯論——是討論ECFA的最佳方式嗎?

2010年04月02日 08:38:00  來源:
字號:    

  廖了以和蘇嘉全會面,據説5分鐘就敲定了在4月底舉行“雙英辯論”。臺灣《聯合報》2日發表黑白集文章指出,好事多磨。馬英九自前年上任後就表示願與蔡英文談,“任何題目,任何形式”皆可;蔡英文則始終推三阻四,無意奉陪;不料,突然傳出吳敦義願與蔡英文辯論ECFA,民進黨説要辯就找馬英九;馬英九在出訪旅途上響應,返臺立即安排,但不一定要辯論,討論、對談也許更好;民進黨則放話“只要辯論,其餘免談”。如今,兩造快速決定採取“辯論”形式,只因雙方都不願承受“龜毛”的譏評。
  
  文章認為,可以預言,這場辯論恐怕于大局無補。第一個問題,是説不清楚。ECFA是何其複雜的議題,用辯論會那種“擂臺賽”的形式,雙方皆須耗盡心機在攻守機鋒,如何可能深入析論。不説別的,辯論雙方若欲在一、二分鐘內將全球化,東盟加N、架構協議、早收清單、防衛機制這類概念説清楚,即已不易,更如何形成交集以論證是非利害,最終不免以各説各話收場。

  第二個問題,是沒有影響。其實,ECFA的兩岸談判已在密鑼緊鼓地進行,這場辯論不可能影響既定的進程。辯論過後,馬當局照樣簽ECFA,民進黨照樣推“公投”;如此一來,這場辯論只是為後續的政爭添加更多的“相罵本”而已。

  文章表示,我們不認為這樣的辯論對大局有何營養,因此主張“雙英”應當舉行一場既有辯論、也有討論的“國政對話”。因為這種“鬥雞式”的辯論,無論誰佔了口舌上風,都解決不了臺灣的問題;臺灣現在所需要的是一場真誠、理性、務實的藍綠“國政對話”,期望朝野領袖能共同將臺灣帶上生路。

  辯論計時鈴聲聲緊催,這是討論ECFA如此重大政策的最佳方式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