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陳菊登陸名利雙收 陳水扁想攻擊瞻前顧後

2009年05月31日 08:54:00  來源:
字號:    

  北京市長郭金龍今天在北京飯店會見了臺灣高雄市長陳菊一行。圖為郭金龍向陳菊介紹北京市的建設情況。(台灣網 田雲鵬 攝)

  民進黨籍最高行政首長、高雄市長陳菊打頭陣訪問大陸,回臺後,贏得作為“勇敢臺灣菊”的掌聲,而民調也顯示,62%民眾支援陳菊次登陸之行。本來揚言有所動作來反制陳菊的挺陳水扁“新獨派”,看到如此高的民氣,也變得低調許多,只敢隔靴搔癢,解解悶而已。難道他們那麼早就認輸?對此,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專論指出文章詳細分析了陳菊事件中深綠份子的反應,全文摘錄如下:

  由於陳菊臨行前撂了狠話,“新獨派”在陳菊回臺後,難免有零星動作,但並沒有外界預期那麼激烈。尤其是陳菊公開説了“誰是‘獨派’?我坐牢時,‘獨派’在哪?”這番話後,“新獨派”火力漸減。“南社”及“客社”27日給陳菊的“陳菊的頭腦‘無夠用’!”的文章,算是其中警告意味最濃的,但用詞遣句還是相當謹慎,有點“婆婆媽媽”。

  “南社”和“客社”因為不敢給陳菊扣上“紅帽”,文章只能滑稽地定調“陳菊內心並沒有變質的問題,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她的‘頭腦實在真無夠用’”。他們希望陳菊能夠面對因為她的“無頭腦”,而産生的“後遺症”問題。

  “新獨派”文章還打起“溫情攻勢”,“請陳菊市長夜闌人靜的子丑時分,閉眼沉思,具有臺灣文化素養的精神導師郭雨新前輩如果仍然在世,老先生對這位貼身的後生少女將會有什麼樣的文化評價!”郭雨新是“黨外”先驅人物,陳菊曾擔任郭雨新私人秘書長達十年,陳菊曾説“沒有郭雨新,就沒有陳菊”。“新獨派”企圖搬郭雨新出來,提醒陳菊不要忘了“獨”性。

  該文章唯一有警告意味的是,提醒陳菊不要以真正“獨派”自居,因為曾經是“獨派”的施明德、許信良也“質變”。此外,又提醒陳菊,要檢視自己所屬的派系新潮流“對臺灣人民的責任問題”。“新獨派”提到新潮流,顯然叫陳菊別忘記“高雄人很討厭新潮流”,同時,也響應了陳菊去北京前,他們説過的“會在明年民進黨內(高雄)市長初選時有所作為”的話。

  憑“走路工”事件,險勝對手黃俊英三千票的陳菊,政績可謂乏善足陳。她這次大陸行主要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明年連任。陳菊很清楚,高雄市沒有大陸在經濟方面的加持,她要在剩下的任期內有所建樹,那是幾乎不可能做到,尤其是即將上場的高雄世運會,落得個冷冷清清收場,那等於提前宣告她出局。

  一再對於放風説要登陸的陳菊,在測試各方面的反應,最後成行,很明顯經過很詳細的計算,包括“獨派”的反彈。“老獨派”方面,由於曾經與陳菊並肩作戰,雖然不贊成她登陸,但反彈聲音不大。而最大的挑戰,就是挺陳水扁的“新獨派”,這也是為什麼臨行前,陳菊要去看守所見陳水扁的原因。

  由於陳菊的深綠形象,“新獨派”要攻擊她,本來就比攻擊藍營政治人物要困難得多。雖然陳菊一向不怎麼怕“新獨派”,但她在北京還是説了一句與“主權”挂上邊的話,有效降低自己被攻擊的可能性。

  另外,“新獨派”目前也不敢對陳菊全面開戰。原因一是陳菊的大陸行,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背書;另一方面,“新獨派”雖然經常惹是生非,但至今沒有全面派系開戰的實力檢驗,能否一齣手就制勝,或是一齣就被殲滅,無法等到拱陳其邁參選,可能連陳水扁自己都沒有把握。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