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會透視:政府工作報告裏讀出“中國信心”

2009年03月05日 15:26:00  來源:
字號:    

  台灣網3月5日北京消息   都説春雨貴如油,2009年北京的第一場春雨,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前夜悄然降臨。有人大代表笑稱,這是送給中國的一份大禮。聽完溫家寶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多人覺得,2008年用堅強、團結、無與倫比讓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打造一份“信心大禮”。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溫總理用了一個詞,“極不平凡”:年初南方大範圍冰災、奧運聖火境外傳遞遭遇暴力阻礙、512特大地震……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面前,國人追夢的步伐一直沒有停下——百年奧運夢圓了,千年飛天夢也圓了。

  “這些成就,標誌著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極大地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繼續奮勇前進。”從響徹人民大會堂的熱烈掌聲中,我們聽到了“信心”。

  儘管國際社會普遍認為,2009年將是經濟形勢最嚴峻、也是最難挨的一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依然設定在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4%左右……總額4萬億元的兩年政府投資計劃也在逐步實施。從一個個具體數字裏,我們看到了“信心”。

  信心從哪來?

  “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來自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來自已經制定並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自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巨大需求;來自充裕的資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支撐;來自運作穩健的金融體系、活力增強的各類企業和富於彈性的宏觀調控政策;來自改革開放30年建立的物質、科技基礎和體制條件;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全國上下促進科學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來自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發憤圖強的偉大精神力量。”

  溫總理擲地有聲的話語,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沒錯,挑戰總是伴隨著機遇,困難總是與希望同在。儘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儘管世界經濟形勢依舊複雜嚴峻,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克服困難,戰勝挑戰……就一定能夠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夠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堅定語氣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對自身實力的充分自信。(記者 張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