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日據”變“日治” 民進黨當局也搞“皇民化運動”

2007年01月31日 14:28:00  來源:
字號: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署名評論短文説,這次的歷史教科書的更改其實反應了“臺獨”人士的一種可怕心態及媚日情結。

 

    首先,日治時代取代日據時代,反映著他們對日本殖民的認同。當年日本雖是根據馬關條約來統治臺灣,但此時臺灣民眾為了抵抗日本成立了“臺灣民主國”,最終日本能統治臺灣是靠武力殺害各地的臺灣義軍,所以如果認定日本統治臺灣是合法的,那麼姜紹祖、吳彭年,乃至日後的羅福星、余清芳等人豈不成了一群盜賊?

 

    至于孫中山先生不再被稱為“國父”,理由更是荒唐,説“國父”是獨裁國家的專有稱呼,但難道美國、新加坡、印度會分別否定華盛頓、李光耀、甘地為它們的“國父”嗎?當年若非孫中山先生首創革命組織反清,哪有當時中華民國的成立?不稱他“國父”要稱啥?

 

    更可悲的是連“武昌起義”也被改成“起事”,講是學術中立,其實根本就是不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如果哪天歷史教科書上“日本侵略中國”被改成“日本進出中國”,似乎也不用驚訝了。因為從“日據”變“日治”和不認同“國父”,都有一種親日心態,七十年前日本為使臺灣民眾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推行“皇民化”運動,七十年後的今日,臺灣人當家,竟也推行另類皇民化運動,堪稱是歷史大諷刺。

 

(驛雨冰)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