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當局憑什麼不讓“臺生”上包機?

2005年01月20日 15:51:00  來源:
字號:    


  兩岸春節包機的溝通,只開了一次會,耗費一小時多,雙方就順利達成協定。

  消息傳來,不但在大陸的臺商和臺灣島內的民眾為之欣喜不已,甚至全世界的媒體均抱著樂觀的態度觀察此事的發展,已經有評論者認為這是兩岸關係解凍的先兆,和平在望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汪辜會談”以來,臺灣當局就有意地凍結兩岸接觸,先是淡化“一中共識”,不久即矢口否認有“一中共識”的存在。繼之而來的是不斷扭曲事實,惡意攻訐,醜化中國大陸,侮辱臺商,推行“去中國化”。弄到最後誰都不敢再提海峽對岸的存在!眾所期待的兩岸直航,早就成為望洋興嘆且遙不可及的夢。

  其實“直航”很簡單,只要有誠意,兩方代表坐下來談,不用兩小時就拍板定案了!國民黨赴北京的包機促進代表團,在會後向記者説,春節包機成與不成完全取決於陳水扁的一念之間。香港的某雜誌也曾有評論,認為如果臺灣當局少插手春節包機事務,此事必能成功。

  換句話説,兩岸的交往、“三通”的久久未能實現,其實完全是臺灣當局從中作梗,扮演徹頭徹尾敗事有餘的角色。公平一點來評論:2005年春節包機的成行,扁當局沒有去破壞,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為什麼扁當局這次沒有阻撓春節包機的談成,坊間的揣測很多,比較有説服力的推測是,美國方面直接交待下來,兩岸關係不能再緊張下去,臺灣必須要有所行動。總的來説這次春節包機的溝通過程,扁當局的確很低調,沒有大搞意識形態,但是仔細觀察還是小動作連連。一路有意無意地想推動此事為“政府”對“政府”之間的談判,酸溜溜地暗指對岸“做球”給藍軍代表團,厚彼薄此。還有一個惡劣的小動作是,只準“臺商”或臺商眷屬登上春節包機。臺商的定義僅限于在臺灣“經濟部”登記的臺灣企業在大陸設廠或設分公司的員工,未登記的中小企業者或在外商任職的臺灣人,均不符合資格,不可搭乘包機。這樣的規定,立即使一半以上在大陸的臺灣人無法享用包機的便利。另外還特別指出,“臺生”,即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絕對不準登上包機。

  其理由十分冠冕堂皇,“教育部”不承認大陸學歷,臺灣的教育制度如此優秀,誰批准你們去大陸唸書的?還想找便宜搭包機!

  其扭曲的心態,器量狹窄的小人本質一時顯露無遺!令人浩嘆。當局對此事不爽,卻拿小老百姓出氣。

  春節包機是一項利民便民的好事,這裡的“民”是臺灣人民。為了快樂回家過年與民方便,何必要在這裡面劃分界線,看看誰究竟愛不愛臺灣?包機是島內大多數民眾和航業界的共同心願,背後有強大的民意。此事拖延再三,時間已很緊迫,48次航班要在短期內湊集足夠的旅客,困難度不小。臺灣當局專門欺侮自己人,弄出一系列的規定,這個不許上飛機,那些人又不合格。最後的結果是擾民不休,勞神傷財,回家過年惹來一肚子氣。好不容易做了一件得人心的事,還是要留下令人遺憾的尾巴。

  總的來看,春節包機是一次融冰之旅,各方都予以正面的評價。但願春天真的到了,冰雪不再。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