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為了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

2001年04月10日 15:06:37  來源:
字號:    
  我們已經站在新世紀的門檻。在下一個世紀,我國將告別貧窮與落後,趕上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現代化。中華民族將實現全面振興,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沒有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民族的振興,這是幾代中國人在艱難的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結論。香港已經回歸,澳門也即將回到偉大祖國的懷抱,儘早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的完全統一,已經十分緊迫地擺在全體中國人民的面前。
  我們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從國際形勢看,西方反華勢力基於其全球戰略的考慮,並不願意看到中國的統一和強大。他們將中國視為潛在的對手,總是千方百計地要“遏制”中國的發展。除人權、貿易、西藏等手段外,拉臺灣對抗大陸也是他們的一張牌。他們還會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發展,干涉中國的內政,破壞中國的統一進程。從臺灣形勢看,經過這幾年的風風雨雨,島內政治生態已然發生深刻的變化。臺灣當局背離一個中國的原則、謀求“獨立的政治實體”地位、拖延兩岸政治談判和“三通”、偏安自守、抗拒統一的分離主義傾向已越來越明顯。他們還會利用各種機會,迎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在國際上繼續進行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民進黨的勢力已經坐大,成為島內最大的反對黨,並且隨時可能向國民黨的執政地位發出挑戰,這將給臺灣政局的未來走向增加很大的不確定性。島內“臺獨”勢力妄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實現“獨立建國”的立場並不會改變。國際反華勢力和島內分裂勢力的相互結合,將給中國的統一事業帶來極大的威脅,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仍將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艱苦的過程,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但是,與不利因素相比,實現國家統一面臨著更多有利的條件。首先,完成國家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迫切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雖然由於兩岸近50年的隔絕和臺灣當局的反共宣傳,目前島內民眾對大陸還不大了解,對我們的方針政策還有一個認識的過程,還不完全贊成馬上統一,但他們都反對“臺灣獨立”,認同一個中國,認同中華民族,主張發展兩岸關係,希望國家最終實現統一,這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最濃厚的基礎和堅強的後盾。其次,“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將為解決臺灣問題樹立光輝的典範。“一國兩制”方針本來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來的,但首先在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上得到成功的運用。香港回歸一年多來,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制度保持不變,人民生活未受影響,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方針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證明了中央政府執行“一國兩制”政策的堅定決心和誠意。通過對香港和澳門觀察,廣大臺灣同胞一定能加深對“一國兩制”方針的認識,從而增強對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現臺灣和大陸的統一信心。第三,要解決臺灣問題,關鍵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經過近50年的建設,尤其是2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打下了紮實的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發展基礎。黨的十五大為我們描繪了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制定了具體的行動綱領。祖國大陸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綜合國力和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整個力量對比正在向著有利於統一的方向發展,這將為最終解決臺灣問題提供根本的保障。第四,國際形勢總的看有利於我解決臺灣問題。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進一步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潮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外交工作尤其是涉臺外交已經並將進一步取得更大的勝利,一個中國的原則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尊重和認同,這將為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創造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海峽兩岸已經分離了近50年,飽經滄桑和離別之苦的中國人民,絕不會允許兩岸再長期分離下去了。“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為了國家的統一,為了民族的振興,海峽兩岸還有什麼疙瘩解不開,還有什麼恩怨化不了呢?面對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區域化、集團化趨勢的加巨,中華兒女應該增加緊迫感,儘快實現兩岸統一,把力量合到一起,共同追趕世界發展的步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上不負祖先,下無愧後人。
  “青山一帶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都是中國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我們共同的事業和責任。讓我們挽起手來,用真誠澆灌理解的花朵,用溝通填平隔絕的海峽,一起將一個穩定的、健康的兩岸關係帶入二十一世紀,將一個繁榮的、統一的中國傳給我們的子孫!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