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灣課綱文言文被壓縮 日本人寫的文言文成必修?

2017年08月21日 07: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正當臺灣教材新課綱調整引發爭議之際,日前傳出臺灣高中新課綱中,文言文比例將大幅降低,並可能裁掉若干歷代名家的經典之作,而將日本人寫的文言文變成必修。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0日對此發表社評指出,此舉一旦付諸實施,不僅將使臺灣學生的語文程度越來越差,也會使年輕世代對於中華文化更加疏遠。

  臺灣現行高中中文課綱文言文佔四成五到六成五,推薦文言文選文30篇。而臺灣“教育研究院”花費兩年多時間,先委託60多位教授教師、並向500多位高中中文教師進行問卷徵詢,訂出文言文佔四成五到五成五的新課綱草案,再徵詢各級老師意見,從原本30篇選文縮減為20篇。

  然而,草案送到臺當局“教育部”課程審議會第一階段領綱會議時,就由少數委員主導,提案將文言文課數比例降為3成,推薦選文從20篇降到15篇,到了課審會普通高中分組手中,又將文言文選文教再降為10篇,並舉行為期僅一週的網路投票,由委員自行選出54篇古文及詩詞選單,再由570位網友投票選出前10名。

  這樣的程式看似週全,但仔細探究,過程既不專業也不嚴謹。因為普通高中審議會選出的10篇,是由生物系、地科系等專業的教師選文,再交付投票,其中中文老師僅佔五分之一;在網路投票中,高中中文老師只佔兩成。

  更離譜的是,網路票選的前10篇中,只有《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和《岳陽樓記》,是原來中文領綱小組的選文;新增的6篇文言文,不只出現歧視少數民族言論的《大甲媽》,更有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所寫的文言文。許多中文老師從來都沒有看過,內容也不甚高明,其獲選的唯一因素,就是內容與臺灣有關。

  平心而論,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究竟怎樣才算恰當?確實有討論的空間。不過,無論如何,總應該要從文化、教育和實用的角度來看,而不能將其政治化。近年來,民進黨與少數所謂本土社團,大肆抨擊高中中文教材、選文,充滿“中華民族主義”色彩、缺乏“臺灣主體性”與“臺灣素材”;與“現代”、“臺灣”疏離,甚至“搶劫本土教育”;他們將文言文視為“威權復辟”的象徵,更認定會“阻礙臺灣文學發展”。這種心態,顯然是否定傳統中華文化,並將文白比例上綱為“統獨”之爭。

  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不只是文白比例,而在於臺灣高中中文課太少。以臺灣高中3年中文80篇課文計算,文言文即使佔65%,也不過52篇;相較之下,大陸高中語文必修課本,文言文大約40篇,但如果加上課外指定閱讀的“語文讀本”、選修課程“中國古代散文”、文化經典選讀以及學校自編的校本課程,整個高中3年,大陸學生讀的文言文數量,至少是臺灣的兩倍。

  換言之,大陸學生接受文言文的教育,非但時間比較長,內容也比較豐富,藉由古文詩詞的熏陶,不僅有助於他們的語文表達和思辨能力,也加深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相反地,臺灣學生接觸文言文越來越少,不僅語文程度越來越差,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中華民族的歸屬感,當然也就越來越薄弱,這固然是這個世代的不幸,卻正是民進黨全力以赴的目標,言之至此,令人怎能不痛心疾首!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