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觀光業存頑疾 非一朝一夕可治愈

2017年02月20日 09: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臺灣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公路事故一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臺灣不斷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令遊客對臺當局提升旅遊安全的信心消失殆盡。島內觀光行業存在著各種結構性問題,非一朝一夕可改變和解決。赴臺遊客要學會自保,儘量減少使自己身處險境的機率或者即使發生危險也可減低受傷的可能性。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蝶戀花旅行社遊覽車翻覆造成33人死亡的慘禍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星期,但對罹難者家屬來説,失去親人的揪心之痛仍揮之不去,而事件暴露出來的旅遊安全管理弊端對臺灣社會的衝擊也未能平復。

  連日來島內各種關於檢討旅遊安全的聲音此起彼伏,而臺當局也言之鑿鑿地承諾加強管理,臺當局“公路局長”和“觀光局長”雙雙引咎辭職。這樣的場景何曾“熟悉”:幾乎每一次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這樣的“程式”都會重復一次,仿佛“例行公事”。爾後當事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後,臺灣社會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殊不知,旅遊安全漏洞仍在,為下一次血的教訓埋下引線,而“意外”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日前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提出改進臺灣旅遊安全的措施,包括提升車輛軟硬體設備、加強大客車車身結構強度安全、加速淘汰不肖業者及高風險旅遊産品、加強檢查避免司機超時。然而,這番話讓人似曾相識。去年7月發生陸客團火燒車事件後,林全也説過“不論是遊覽車車體製造、車輪安全審驗、路檢、稽查、司機工時管理等,都必須全面檢視,並儘速提出完整檢討報告,確保旅遊品質的安全”,而上周“蝶戀花”車禍的肇因正正是司機工時超長、過勞以及遊覽車老舊等。可見,民進黨當局明明知道島內旅遊安全的癥結所在,卻未能落實檢討和改善的措施,以致悲劇重復發生。

  更諷刺的是,去年島內觀光局長謝謂君與公路總局局長趙興華因火燒車事件請辭,但數日後謝謂君調任航港局局長、趙興華則調任交通主管部門技監。所謂“引咎辭職”不過是一場唬弄民眾的政治秀而已。至於林全近日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措施”最終恐怕又淪為政治口號。

  臺灣不斷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令遊客對臺當局提升旅遊安全的信心消失殆盡。就算這次蔡當局痛定思痛,重拳出擊,但因島內觀光行業存在著低質低價團、遊覽車拼裝、司機工時過長等結構性問題,非一朝一夕可改變和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赴臺遊客就要學會自保,以儘量減少使自己身處險境的機率或者即使發生危險也可減低受傷的可能性。

  縱觀這些年臺灣發生的重大旅遊事故的類型主要有:因天氣狀況不佳導致泥石流、遊覽車墜海、全團遊客失蹤;花蓮太魯閣公園落石砸死遊客;阿里山小火車出軌;空難;遊覽車司機縱火;遊覽車翻車車禍。 

  臺灣是一個經常遭遇地震、颱風襲擊的觀光點,遊客在島內倘若碰到惡劣天氣,應避免去海邊、山區等危險地帶。而知名景點太魯閣雖然提供頭盔給遊客,但切記回到遊覽車後才脫下頭盔,因曾有陸客在上車前脫下,上車途中竟遭落石砸死。阿里山雖然風景秀麗,但盤山公路曲折蜿蜒、易生意外,遊客應格外關注司機精神狀態。此外,在乘搭遊覽車等交通工具時,還應係好安全帶。

  期盼臺當局這次認真吸取教訓,讓島內外遊客“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