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臺《遠望》雜誌社社長:龍應臺沒想清楚的事

2017年01月06日 11: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龍應臺在香港大學的演講,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場景在2016年底走紅網路。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灣《遠望》雜誌社社長林金源的文章指出,龍應臺説:“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中國的崛起完全來自人民的胼手胝足,既不折騰他國,也不冒犯鄰居。這是近代大國崛起的唯一典範,和列強相比,誰文明?誰講人權?胡佛教授説:“統一是最高的道德。”可惜父母歷經顛沛流離、自己也是內戰受害者的龍女士,還沒看出此道理。

  評論摘編如下:

  由於兩岸現狀,原本理直氣壯的“愛國”一詞,在臺灣顯得有些尷尬,至於“愛國歌曲”則被染上落伍、不合時宜的色彩。作家龍應臺去年底在香港大學演講,一位副校長説《我的祖國》是他的啟蒙歌曲。龍説副校長在大庭廣眾下,承認自己的啟蒙歌曲是“紅歌”,龍欣賞他的誠實和勇氣。龍女士對“愛國”和“愛國歌曲”的態度,不言可喻。

  龍應臺説:“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又説,不在乎兩岸是否統一,只在乎大陸的文明、民主、人權。顯然在她看來,中國追求統一、富強的過程中,已損害文明和小民尊嚴。為了後者,她寧願放棄、甚至唾棄前者。

  觀察所有符合龍女士“尊嚴、文明、民主、人權”條件的西方列強,他們都是統一、富強之國。這些國家在統一、富強前,似乎都不符龍氏所要求的條件。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民脂民膏滋養了列強的富國強兵,讓他們好整以暇邁向文明、發展民主、講求人權。反觀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崛起完全來自人民的胼手胝足,既不折騰他國,也不冒犯鄰居。這是近代大國崛起的唯一典範,和列強相比,誰文明?誰講人權?

  龍女士眼中的西方現代文明,是各國統一、富強後兩百年逐漸發展出來的。中國至今未統一,富起來至今也不到50年。直至今日,列強仍未放棄利用“臺獨”、“港獨”等牽制裂解中國,中國面對的局勢比列強險惡?中國未符合西方標準,但西方符合中國的標準了嗎?

  總體自由了,其中個體才能獲取最大自由。國族有尊嚴了,其中人民才能得到真尊嚴。這是國家必須強盛、統一的重要理由,追求統一免受他國侵擾,是國家對外的責任;追求民主、文明,那是內政問題,兩者屬於不同層次,也不能以後者妨礙前者。

  “臺獨”感謝日本殖民帶來“現代化”;綠營剝奪龍女士之友郭冠英的言論自由;“太陽花運動”雖知違法,但自覺具有正當性。龍應臺認同的文化中國,要靠如此“文明”的臺灣來保護和發揚光大嗎?

  文采迷人的龍女士,對於近代中國受苦的原因和中國應如何復興的認知,與胡佛相差甚遠。胡教授説:“統一是最高的道德。”可惜父母歷經顛沛流離、自己也是內戰受害者的龍女士,還沒看出此道理。(林金源,作者係《遠望》雜誌社社長)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